與此同時,她跟十來個婦女,在母親的帶領下,去背陶泥,
母親說,她知道有個地方的泥,跟她所描述的陶泥,非常相似。
就在離部落不遠的地方,沒有太大的危險,不用狩獵隊護送。
果然,那個地方的泥,正是她想要找的陶泥。
大家用背簍背了很多回去,堆放在了部落不遠處的一個小山坡下,這里離水源比較近,方便取水。
折騰了一個小時,姜蘭找到了感覺,終于做出了一個可以打六分的陶罐。
母親的表現,給了她一個很大的驚喜。
母親在制陶方面,竟然很有天賦。
到了第二天下午,母親制作的陶器,竟然比她制作的還要好。
如果說,她制作的陶器,可以打六分的話,那么母親制作的陶器,可以打七分或者八分!
姜蘭非常高興,在完成了陶罐、陶缸、陶盆、陶碗、陶杯、陶湯勺跟陶小勺子的樣品之后,她就把制陶的事宜,都交給了母親里管理。
然后,她就跑去了編織組,指導大伯母枝,制作竹弓、竹箭,提高武力值,這才是頭等大事!
不然,陶器在集會上出現,必然招來禍端。
關于陶器,石其實挺擔心的。
“大丫,陶器拿去集會上交換,是不是不妥當啊?要不,還是留著部落的人自己用?”
“沒有關系,大伯!部落要發展,就必須增加人口,男人女人都要多換一些回來!還有食鹽,也要多多的換回來,長期不吃鹽的話,身體會受不了的!還有,我聽說有個神農部落,種植了許多稀奇的作物。我想換一些種子回來,沒有稀奇的東西,人家肯定是不會交換的!”
那稀奇的植物,十有八九,就是水稻跟粟,這兩種作物,是最早的糧食作物。
“而且,還必須用精美一點的陶器去換,不然神農部落應該看不上!”
神農部落,如今已經是方圓千里最大的部落,而且風評不錯。不是沒有到底底線的,動不動就巧取豪奪的部落。
石也是知道這一點,想了想,就答應了:“也好,咱們部落人口太少了,確實很需要多多補充!”
姜蘭很是無奈,自己所在的部落,連個正經的部落名字都沒有。因為住在大河邊,就叫水部落。
部落一共才一百二十多人,只有四成是青壯年,三成是七到十三歲的小孩,其余三成是老弱病殘。
戰斗力,十分薄弱,發展速度也低的驚人。
年輕男女,必須多換一點回來,提高孩子們的出生率。
制作弓箭、陶器、竹器需要大量的人手,影響到了狩獵隊跟采集隊,肉食跟野果都少了許多,不少人對姜蘭表示不滿。
一時之間,說什么的都有。
沒有辦法,作為遠古時期的人,目光沒有那么原定,只知道不能餓肚子。
姜蘭微微皺眉,又悶頭編織了一張大漁網。
然后,叫上自己的母親跟大伯母,去了部落不遠的那一條大河邊。
找了一段狹窄的河面,大的漁網撒下去,攔在河流的兩端。云跟枝一人站在大河的兩邊,姜蘭則用竹竿從上游往網的方向趕魚,河里的魚大概從來沒有被人類這樣捕捉過,十分乖巧的進入了網里。
云跟枝在姜蘭的指點下,快速收網,收獲了二三十條好幾斤重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