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沈家大宅住的人,都是嫡枝的人。
中路院落,住的是沈巖的爺爺奶奶,以及爺爺的兩個姨娘,一個通房丫頭,還有兩個十多歲的小叔叔,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姑。
爺爺沈談,不久前剛滿了五十八歲,奶奶李氏五十七歲。
東路院落,住的就是沈闊一家。
沈闊,四十一歲,也就是沈巖的父親,有一個姨娘,一個通房。
沈巖的母親崔蘭英,四十一歲,生了三兒兩女,沈巖是嫡次子,上面還有一個比他大了三歲的大哥沈川,弟弟沈江十九歲,妹妹沈嵐十六歲,最小的妹妹沈荷十三歲。
西路院子,住的是沈談一母同胞的兩個弟弟,以及他們的家人。
沈談因為是嫡長子,所以獨自住了東路院落。
所有成親生子的庶出兒子,都在成親一個月后,就分家單過,搬出了大宅。
等沈巖的祖父母去世之后,他的兩個叔叔,也會搬出大宅。到時候,沈巖的父母就會入住中路院落,東路院落歸沈巖的大哥一家,而沈巖跟他的弟弟,就會搬去西路院落。
沈巖跟辛田田的新房,安置了跟沈家大宅一墻之隔的安國公主府,剛好跟沈家大宅的東路院落相鄰。
一年前,當婚事定下來了之后,皇家宗室就出面,以高出市價五成的價格,買下了沈家大宅東路院落隔壁的幾座宅子。
聽說這是為了修建安國公主府,這幾座宅子的主人,都欣然應允。
這幾戶人家的當家人,無一例外,都對辛田田非常的欽佩敬重。再說了,高出五倍的價格,還愿意給三個月的時間,讓大家去物色新的住宅。
如果愿意的話,官府還可以出面在城郊提供一塊合適的宅基地,以非常公道的價格,賣給這幾戶人家修建宅子。
如今的沈家大宅,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遷,也由當初的城郊,變成了城里的宅子。但是,還是靠城墻比較近,并不在京城的核心圈子里。
這周圍住的人家,就沒有什么百年世家,都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小官員,不然就是商戶人家。
而這些人家的老祖宗,當年幾乎都是跟沈家老祖是親朋好友,這幾百年以來,在戰亂年代,在艱苦的歲月里,不少人家都受了沈家的大恩情。
不然,人家也不可能答應的這么痛快。
當然了,安國公主自身的影響力,也占了很大的分量。皇家的影響力,自然也不容小覷。
這三方的原因,被看中宅子的那幾戶人家,這才痛痛快快的答應下來。并且,無一例外,都在一個月之內,把宅子給空了出來,以便皇家宗室開始修建公主府。
公主府就在沈家的隔壁,新房就設在了公主府,畢竟沈家沒有合適的地方給公主入住了。
在公主府修建之前,辛田田把土水泥鼓搗出來了。
公主府的主建筑,是一座青磚結構的二層小樓房。
在這個沒有鋼筋的古代社會,也不知道這個時代的建筑師們,是如何把小樓房修建的美觀又堅固的。
水泥的問世,在建筑方面,還起到了很好的錦上添花的作用。水泥的優點,被這個時代的建筑師、泥瓦匠,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了。
辛田田表示,嘆為觀止,心悅誠服。
一樓是小廚房、餐廳、小倉庫、雜物間、柴房、客廳、沐浴間,二樓是主臥、次臥(一共有三個)、書房、兒童游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