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也不對,其實這些泥瓦匠跟木匠,已經有過兩次經驗了。
之前,還修建了鄧觀名下的那個宅子。
不過,那個時候,鄧遠還沒有拜師學藝,他的師傅也沒有被邀請來這邊干活。所以,木匠活這一塊,沒有人幫忙仔細盯著以及籌謀。
如今的這個宅子,可比之前修建的兩個宅子,要精細、合理多了,也適用、科學、舒服多了。
完工之后,鄧遠跟他的師傅,被江小禾留了下來。
她打算給家里打造幾張沙發,三張長的餐桌,以及配套的椅子,還有九張小板凳,九張小的靠背椅。
聽上去好像很多,其實三個宅子一分,就不顯得多了。
這些,打的都不是尋常的樣式,而是根據她畫的圖紙來打造的。
一看完她給的圖紙,師傅鄧鐵木就雙眼發亮,走不動步。主動表示,一定會好好打造這些家具,絕對不會讓她失望。
這是一個五十出頭的老木匠,師從木匠世家的老手藝人,很是學到了一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木匠手藝。
不,應該說,是學到了一些絕活,流傳了上千年的絕活。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江小禾驚喜的發現,這個鄧鐵木,何止是木匠師傅啊,簡直就是機關術的傳人!
也不對,說傳人,還是差了很大一截的距離。
但是,如果說傳人是親傳弟子,那么鄧鐵木就是那外門弟子中的佼佼者。
如此,也算很不錯了。
江小禾家跟郭老師家住的庭院里,都是打了水井的,只是江小禾家的是深水井,很深的那一種。
郭老師家的水井,是淺水井,比江小禾家的都快淺了一多半了。
那么深的井,對于普通人來說,要從井里打水有點費力。
比如,對于木生跟玉蘭這樣的小孩兒來說,真的很是費力。一個不小心,還得擔心打水的時候,會倒栽進井里去。
錢家莊的井,就是非常深的深水井,江小禾七八歲的時候,就要負責給家里挑水。
記憶之中,有好幾次,都差點倒栽進了井里。
甚至有一次,她還真的倒栽進去了,幸好有人也正在打水,連忙喊她抓住自己栓在鐵桶上的繩子,把她給救了上來。
這件事情,在她的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很長時間過去了,她還時常會做掉下井的噩夢。
往事不堪回首,江小禾至今想起來,依然心有余悸,就跟鄧鐵木提了幾個建議。
鄧鐵木只是琢磨了一刻鐘這樣,就帶著鄧遠,利用杠桿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郭老師家那邊從井里提水。
桔槔俗稱“吊桿”、“稱桿”,古代漢族農用工具。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
商代在農業灌溉方面,開始采用桔槔。
它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