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務之急是我們能夠將陣地守住,至于營救回陛下的事情,只有明國繼續存在,陛下才擁有價值。”
“那你下一句是不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某個滿臉絡腮胡子的大臣冷笑,看著朱無視一臉我能看穿你的樣子。
朱無視卻是混不在意,哼,能夠看穿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陛下離開的時候曾有言朝中大小事務皆有首輔大人處理,如今我們自然要以首輔大人為主。”朱無視沒有站出來說我就要當皇帝,而是首先推舉了于謙。
而于謙只是神色淡淡的與他對視,兩人都是老狐貍,此時也都心照不宣。
朱無視將他頂到前臺并不算什么出人意料的舉動,說白了,朱無視有什么可急的呢整個明國皇室中,雖然成員多,但論人脈、論實力、論謀略,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與朱無視相比的嗎
沒有
那些皇室就算有這個野心也沒有這個實力。
當然,也不排除有煞筆就硬梗著脖子要立別的王爺做皇帝,但真要是那樣,朱無視可以保證,那個新上任的可能會英年早逝。
正是因為看通了這一點,所以于謙沒得選擇,局勢到了這里,只要你還是個聰明人,你還有理智,那你的選擇就只能是他。
“王爺說的沒錯,當務之急是守住江山,至于去談判的使者,還是按照之前說的,由太后做決定吧。”
眾臣子對視一眼,敏銳的發現局勢有點微妙了,事后宮中很快就派出了人選。
太后選擇的使者是一名太監,名曰王振,這個人曾是個落魄的秀才,后來是自閹入宮得了僥幸侍奉皇上。過去看著為人謹慎謙虛,但得了圣寵之后倒是有點原形畢露的意思,頗為猖狂。不過在后宮中是太后說了算,王振某種程度還算是收斂,再加上朱祁鎮這人看上一個人是不管你有沒有做錯的,只要他喜歡就行,王振就屬于頗合他胃口的那種。
其實太后本來對王振并沒有什么看中,但如今事情出來了,要想將朱祁鎮換回來,那就必須派出最希望陛下回來的人,無疑,便是王振了。
他平時仗著圣寵可是沒少得罪人,如果朱祁鎮回不來,他的下場將會很慘。
而王振也非常的緊張惶急,于是第二天天不亮就已經出京,帶著三車見面禮就朝著清軍大營而去。
跟王振同時行動的還有于謙,他已經開始調集京中可戰之力,同時發布手令調宣府周邊戰力兵員匯集宣府以作抵抗。
之前朱祁鎮帶著明國主力追了很遠,倒是拉出了足夠的戰略縱深給于謙布置。
不過靠著臨時聚集起來的力量想要遮擋清軍的大舉攻城肯定不現實,所以于謙和朱無視定下的策略就是分層呈梯次阻擊,延緩清軍推進的速度,然后保證有生力量。
而他們則坐鎮京城用最快的速度將這里打造成一個鐵桶,令守代攻用一場持久戰與清軍分出勝負。
這個策略很慫、很龜,但卻是朱無視與于謙能夠想到的唯一方法了。
沒辦法,情況不允許,他們也想讓周圍幾個城市死守形成犄角,包后抄襲之類的。可問題是整個明國,如今可用的地榜高手就朱無視一個。除了坐鎮京城之外,朱無視沒有其它的去處。
而沒有了地榜高手坐鎮,那么其它城市的死守就成為了笑話。
又是兩天過去,清軍陣營中,左舟與李玉竹嚼著干糧喝著肉湯,人家清軍的補給很明顯要比明軍那邊更加給力。
這幾天兩人眼看著朱祁鎮由戰戰兢兢變成了一個作威作福,一時間弄得他們倆也頗覺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