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忻跟阮寧雪滿臉的疑惑。
“不開發《傳說之下》的續作,而且還不做META類游戲了?”楊忻有一點想不通為什么。
包括阮寧雪也同樣如此。
要知道如今游戲媒體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進行著關于《傳說之下》的各種評價。
而一些業界設計師們經常混跡的論壇里面,各個專業的游戲人也是在其中分析著《傳說之下》這種模式的特點。
畢竟這樣一個新鮮的元素,真的感覺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風向標。
甚至包括一些游戲廠商,跟一些游戲設計師,都已經公開表示也立項了相關META元素的游戲了。
可現在陳旭卻說不做了?
這樣的一個消息放出去,可想而知會讓多少人驚訝。
畢竟META這個概念,在《傳說之下》之前可是無人問津的。
按照正常的模式,以《傳說之下》這樣的熱度,自然是抓緊趁熱打鐵推出續作,就如同《魔鏡》推出了DLC一樣。
再不濟那也是全新的META游戲啊!
實際上在這之前阮寧雪跟楊忻兩個人也私下討論了一下。
甚至她們都覺得,接下來她們可能開發的就是《傳說之下》的前傳了。
畢竟在游戲里面,小羊還有查拉的故事,基本上只是一個簡述,并沒有完整的展開。
結果現在,陳旭跟她們說,不做《傳說之下》的續作,甚至都不做META游戲了?
“并不是很適合,而且META元素的體量是很受限的,《傳說之下》的確帶給了玩家足夠的震撼,但這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玩家事先并沒有心理準備,對META元素也沒有相應的概念。”
“這個時候繼續推出META類游戲,那么后續的反響絕對不會比《傳說之下》好,甚至借由玩家的第一印象,反而會感覺越做越差。”
陳旭對著兩個人解釋道。
元游戲的類型,其他人不清楚,但陳旭還是很清楚的。
穿越前,元游戲已經不是什么特別的東西了。
《艾希》《史丹利寓言》《小馬島》以及陳旭選擇開發的《傳說之下》。
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銷量最高的卻是《傳說之下》跟《艾希》,前世真正讓META走近玩家視野的《史丹利寓言》反而銷量沒有這兩個后起之秀高。
至于《小馬島》甚至很多玩家都沒聽過。
其主要的原因,那就是META元素,并不適合作為主要核心賣點。
仔細研究就會發現,艾希這款游戲摻雜了動作元素。
《傳說之下》盡管是顛覆RPG的設定,但本質它是RPG跟彈幕玩法的結合。
這兩款游戲都是以META元素為輔佐,而《小馬島》跟《史丹利寓言》則更多是以META元素為主,其余元素為輔。
META元素,的確是可以讓玩家很震撼的一種設定。
可卻并不適合作為主要的核心,更適合作為一種潤滑劑,讓其跟游戲本身的內容產生化學反應。
包括前世諸多大型游戲,都是采用了類似的設計。
例如《合金裝備》系列中能夠讀懂玩家操作的BOSS精神螳螂。
還有《尼爾:機械紀元》最后的結局,利用玩家的存檔來拯救他人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