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的龍鋼心里很舒服,對方蟄印象更好了。年輕人啊,能這么穩重真是不容易,難怪能成功的走在同齡人的前面。
“這樣,我還是叫方先生吧,回頭稿子上用方總這個稱呼比較正式一點。”
臉都是別人給的,就看你能不能接住。這個道理方蟄懂,龍鋼也懂。
“好吧,私下里我把龍哥當朋友看,稿子不急的話晚飯我請客,吃海鮮。”
“還真不行,上一篇報道反響很好,總編催的很急。”
“那就改……明天吧。”方蟄差點把“改日”說出口了,好險沒把自己整一身雞皮疙瘩。
“行,明天應該沒事。”龍鋼知道這頓飯肯定不白吃,但是吃了也沒啥違反原則的事情。
方蟄低頭看了看準備好的問題,看完之后微微沉吟,龍鋼安靜的等著他的反應。
“龍哥,有個話我不知道該講不該講。”方蟄露出為難之色,龍鋼微微詫異,立刻道:“事無不可對人言,新聞報道本來就以事實為依據,只要是真的就能說。”
龍鋼還真的留了一手,你不能瞎說哦。
“是這樣我,看這些問題都是問我的,我覺得吧,這個采訪的重心啊,應該換一換。不要針對我,應該針對那些下崗之后,在我公司里就業的工人。了解他們下崗之后,如何面對困境,不屈不撓,重新就業的心路歷程。這樣會不會更有意義呢?”
“嗯?”龍鋼頓時重視了起來,這個題目確實有點敏感,但是記者嘛,膽子不大怎么能行?先采訪了再說,回頭能不能上報,不是有編輯和總編么?
“能具體說說么?”龍鋼還是很謹慎的,不謹慎不行啊,這小伙子話里帶著坑的。晚報是政府的喉舌,太敏感的內容,真的會給黨委和政府工作帶來壓力。到時候背鍋的人是誰呢?
“國企的現狀這里就不說了,我想提醒龍哥的是,如何讓讀者看了報道后產生共鳴。我辦企業,別人看了報道就當著一個樂子,采訪因為企業困難離崗的工人,讀者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很可能就面臨同樣的處境。我的想法,正面的報道,激勵那些下崗的工人再就業。”
方蟄這里侃侃而談,龍鋼聽的很認真,發現這家伙沒有坑自己的意思,而是朝著一個正面報道的方向去引導的時候,龍鋼心里輕松多了。
“我這里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公司的副總吳龍斌同志,我覺得讓他來談談下崗之后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類似的例子很多,完全可以做一個下崗之后成功再就業的系列報道,到時候龍哥就是這一類報道的領軍人物了。”
龍鋼還在猶豫,方蟄見狀低聲道:“龍哥啊,眼下南方一些報紙在這一類的新聞報道上,都是在提出問題,講訴下崗職工的苦難。社會上反響確實激烈,但都是負面的。我們報道正面,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新聞報道,不能只提出問題吧?”
方蟄說完平靜的等待,龍鋼還在猶豫權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