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蟄的心里只能表示遺憾了,這東西被甩開了,想追可是太難了。
追不追的,方蟄覺得自己能做的只是咬住其中的一環。從設計到封測,都有自己的代工企業就好。其他的,好像王先生說的,電子氣體就一堆,光刻膠之類別提了。
方蟄的團隊與王先生那邊談的很順利,主要還是方先生有點支撐不下去了。
方蟄并沒有投入太大,就算是余量介紹的,他也沒敢下重注。主要是為王先生解決了采購單晶爐的外匯,拿到的三成的股份。這個比例是方蟄沒想到的,看來王先生很需要這筆資金。這筆投入帶來的好處,從一個經營者的角度看,真的有很多。
別的不說,方蟄這個人的身份就很值錢,他的個人投資,落到別人的眼里,那就是另外一個層次的事情了。這事情就算方蟄不說,王先生都會到處去說的。要不是方蟄堅持,王先生還非要搞個盛大的儀式呢。后來也就是簡單的簽約,沒有儀式,記者都沒有。
簽約之后,余量在電話那邊笑著挖苦方蟄道:“你這家伙,差點沒把老王給噎死。”
“我現在還不知道,他的企業能做到什么程度,當然不會深度捆綁。我得等他把設備買回來,實現量產,質量上還能保證的前提下,才會加大投入。再說了,談判的是助理領銜的娘子軍團隊,這個真不能怪我。”方蟄無恥的撇清自己。
余量都不想跟他繼續聊了,這種無恥程度,余量覺得還是能接受的。
電話里聊了一番,主要是余量在介紹,清潔能源方面的一些規劃和布局。
對此方蟄表示:“我們國家搞環保呢,都是實實在在的先干起來。并且一直堅持做下去。國外的環抱是秀場,是生意。”
“你這樣說話呢,小心被那些有心人聽到,回頭宣揚你破壞兩國關系。”余量的威脅一點用都沒有,方蟄直接懟過去:“所謂的有心人,我看大概是沒去過米國的。”
余量哈哈大笑,兩人掛了電話,一樁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大概意思就是,人是余量介紹來的,方蟄把話說清楚,免得信息溝通不暢產生誤判。
余量其實也很滿意,方蟄解決了王先生最為迫切的問題,采購設備的外匯。這家企業說是勉強維持,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的。只不過在國內生存足夠,短期內想發展就難了。方蟄的資金,給了一個發展的機遇。
在等兩三年,方蟄的外匯優勢就不存在了,誰能想到啊,我們國家的外向型經濟的巨輪,一旦開啟,乘風破浪,勢不可擋。那些曾經給我們難堪,為難我們的人,不斷的成為手下敗將。等發達國家反應過來時,國內的產業鏈和產業環境已經不可動搖了。
誰能想到,二十年后,米國搞個什么武器,連合格的焊工都找不到了。要知道,這個國家幾十年前,就把人類送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