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媽媽,一世母親。”一個女人從做媽媽的那天開始,就永遠是媽媽,一生都是媽媽。
媽媽是一聲稱呼,媽媽更是一世的責任。
剛剛懷上寶寶的時候,將為人母的“媽媽”大都是憂大于喜,喜的是新生命即將來臨,自己將為人母;憂的是唯恐自己一個不慎就傷害了肚子里的寶寶,或是擔心自己沒法護好寶寶周全。于是,十月懷胎,她們小心又小心,謹慎又謹慎。終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個新生命誕生了,這位準媽媽成了新媽媽。
嬰兒時期,新媽媽大都會手忙腳亂,她們一會兒怕寶寶餓了,一會兒又擔心寶寶尿了。寶寶不哭,她們急得團團轉,生怕寶寶哪里不對;寶寶哭了,她們還是急得團團轉,擔心寶寶冷了熱了。在寶寶出生的前幾年,媽媽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小生命身上,她們全身心地回歸家庭,她們發自內心的為這個小生命感到幸福,也因這個新生命而累到疲乏。
后來,寶寶會爬了;再后來,寶寶還沒學會走就想跑了;再再后來,寶寶走路就穩了。然后,寶寶就要離開媽媽去上幼兒園了。這時,媽媽們突然就閑了下來,竟覺得孩子大了,媽媽越發離不開了,而孩子大了,也越發向往外面的世界了。很多時候,媽媽們都深有感觸:原來,并不是孩子需要媽媽,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需要孩子,離不開孩子常常是大人。
孩子上學了,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了,媽媽們也突然才想起她們自己來,她們發現,自己這幾年的心思全都在孩子身上,自己的社交圈子好像變小了,甚至沒有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普普通通,甚至一直沒工作,早已與社會脫節了。當孩子們滿懷憧憬地進入世界時,媽媽們卻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慌,她們覺得自己與世界有了隔閡,覺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了。
后來,她們終于鼓起勇氣,準備再次踏入社會,重新參加工作;或是再次專注工作,想更上一層樓時。她們發現了這個社會對“媽媽”殘酷的歧視。
再次踏入社會的媽媽們,因為有了孩子,常常會被招聘方冠上無法專心工作,或是無法保證工作時間的罪名。
想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的媽媽們,偶爾也會因為被擔心會因為孩子而無法加班,無法及時跟進項目而止步在當前的崗位上。
于是,媽媽的職場變得艱難極了,她們或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或不得不在一眼看得到盡頭的崗位上苦苦掙扎。最后,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她們有的選擇回歸家庭,過著經濟不獨立的生活;有的選擇在當前的崗位上苦苦煎熬,為了微博的薪資;有的退而求其次,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就找其他的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一個女人因為一個孩子而變成媽媽,也因為一聲“媽媽”而背上了各種負擔和壓力,家庭的,社會的,孩子的,自己的,但她們都咬牙挺過來了,因為她們是媽媽,是母親,她們生來就很“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