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酒肆,恰好是一片桃林,三人擺好三牲福物,燃起香,一齊下拜。拜告天地,序了次序,柴榮是兄長,匡胤是二弟,鄭恩是三弟。三人又互相對拜了八拜,三兄弟執手站起,禮成互慶,情深義厚,豪氣云天。
當晚,走到一個村間客棧,三人決定就在此歇息了。
鄭恩獨自跑到后院的五谷輪回之所,正要大解,一陣低沉的嘶嘶馬鳴,鄭恩一眼就認出拴在馬棚里吃草那匹馬,正是董達騎的那匹。
好漢不吃眼前虧,三人帶齊行李,很快出了客棧。
沒走多遠,就聽見后面喊殺連天,董達帶著一伙家丁追了過來。
趙匡胤讓柴榮推車先走,自己跟鄭恩斷后。
董達催馬過來,揮刀就砍,趙匡胤用盤龍棍一磕,二人戰在一起。
一個家丁,揮舞著大棍來打鄭恩,被鄭恩奪了家伙,沖到董達的馬屁股后面,照著董達的腦袋瓜子,就是一家伙。
正義從來都不會遲到,天道從來不會懼怕任何耍橫使強的家伙,惡到極限,就是他出手之時。董達只顧著和趙匡胤對抗,沒想到后面的偷襲,登時血濺當場,死尸栽落馬下。
眾家丁抬起尸首,呼啦一下全撤了。
鄭恩一把抓住馬的韁繩,道:“二哥,我看這馬還不錯,兄弟我沒別的禮物,這馬送你得了!”
寶馬配英雄,當年關云長騎的就是呂布的赤兔胭脂馬,現如今,赤麒麟有幸馱著趙匡胤東征西殺,打下南北四百州,為大宋開國立下汗馬功勞,永載史冊,不枉為馬一生。
今日的武關道上,仍有跟趙匡胤騎馬有關的地名,試馬寨、擋馬店、捉馬溝。鄭恩洗油簍的柳林河,也因為鄭恩曾在此住,以打油賣油為生,他打出來的油清香明亮遠近聞名,在鄭恩封王之后,人們便將柳林河改名為“清油河”了。
董達一死,早有人去通報董達的妹妹董美英,這女子來頭不小,她是九盤山盤陀老母的弟子,今年一十八歲,生得千嬌百媚,加上弓馬純熟,是個遠近聞名的美人。
天亮時分,董美英帶人來。
該著她福薄命淺,今天就遇到了克星,冷不丁地被鄭恩抓住機會,一棍下去,血濺溝渠,成了一個可憐的冤死鬼。
打敗追兵,兄弟三人趕緊地收拾了行李車輛,繼續趕路。走到上洛城時,匡胤要去山西,柴榮要給客人送傘,不是一路,決定在此分手。
武關道“兩龍一虎,患難與共”一場,哪里舍得分開。
鄭恩要跟著趙匡胤,匡胤怕柴榮受欺負,就囑托鄭恩,幫著柴榮賣傘,鄭恩只得答應。
兄弟三人相約,日后定當一同干一番事業,千言萬語,道不完的珍重叮嚀,三人在依依不舍之中,灑淚而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