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陣就是模仿大雁飛行編隊的一種陣法:漢主劉崇是雁頭,率主力居中;兩個雁翼(翅膀),遼軍楊袞居西、漢軍精銳的先鋒部隊在東。
漢遼聯軍是想靠著人數上的優勢,從氣勢上壓倒周軍。
這個陣法就是裝逼用的,真是叔可以忍,嬸不可以忍。它的致命弱點就是兩個雁翼(攻擊部隊)中間沒有結合部,比較松散,這就要求雁頭要有很高的協調指揮能力,否則容易形成一盤散沙,各自為戰。還有就是他的后方完全沒有防護,顧頭不顧尾,如果遇到后方突襲和側翼包抄,無法組織大兵力防御作戰。
當然,這種沒有血緣關系的聯軍,喜歡各自為戰(恐怕自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己受損失,都不想先出頭,抱著要死讓盟軍先死的心理,很多情況下都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也只能如此布陣。
柴榮在澤州境內建立府庫和后勤管理院,用來保證軍需供給。
針對漢遼軍的布陣圖,柴榮和趙匡胤等人經過研究,決定采用錐形陣(三角倒V字陣型),有進攻有防守,進可攻戰可守。
錐形陣屬于進攻突破的陣形,就是將有攻擊力的精銳前鋒部隊放在箭頭位置,配上堅強有力的兩翼部隊,前鋒部隊在正面突破、割裂、攻擊敵人,兩翼配合擴大戰果,這種陣形的弱點也是在后方,要防備敵人偷襲,還要在后方準備好第二梯隊(隨時補充箭頭和兩翼部隊)。
柴榮就想用自己的這支雕翎箭(錐形陣型),射殺漢遼聯軍這支大雁(雁行陣)。
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充當箭頭的先鋒部隊;
白重贊與侍衛馬軍都虞侯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充當兩翼;
在一線的左中右三軍之后,是柴榮率領的三線戰略預備隊,負責防守反擊。
柴榮全身披掛,在陣前督戰,趙匡胤和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一步不離,緊緊護衛著柴榮。
大戰瞬間就可能爆發,雙方都在嚴陣以待,澤州上空的空氣似乎都要凝結了,這時候,地上掉一根針,似乎都能聽得到。
遼將楊袞觀望周軍陣勢后,心中不禁豎起大拇指,要論行兵打仗,排兵布陣,還是南人(指中原政權的人)有一套,我們契丹擅長的除了打劫,就是搶,能打贏完全取決于三快:馬快、刀快、跑得快。撈一票就走人,不在原地作過多的停留。
這次出兵實際上就是來打醬油的,嚇唬嚇唬周軍,搶點東西,得點好處也就完事了,真要跟這些人玩陣型,打肉搏戰,我們契丹傷不起,如果真的損兵折將,回去無法跟遼穆宗交代,腦袋還不被耶律璟給咔嚓了。
望著人數比自己少了太多的后周軍,劉崇不免驕傲起來(后周一共出動多少兵馬,史書上沒說,但是肯定比后漢的少,否則劉崇也不可能“擁兵自傲”,估計在兩萬左右),于是問楊袞道:“楊將軍如何看待周軍這陣型?”
楊袞道:“我觀周軍軍容整肅、兵強馬壯,訓練有素,我們一定不能輕舉妄動。”
劉崇不以為然地說道:“周軍表面上看著很強,實則虛張聲勢,不堪一擊!”劉崇說完,心里想想,不對勁,這楊袞好像沒幫著自己人講話,心頭的火騰地一下就起來了,怒斥道:“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能出自你的口中,你未免太讓我失望了,實話告訴你,你這樣想,我實在看不起你!”
楊袞一聽,也很氣憤,可是他沒言語(劉崇再怎么著也是皇上,君臣之道這一塊,楊袞還是拿捏得死死的),心中暗罵:“你老小子就等著受死吧,沒人愿意和你陪葬。”
中原百姓已經吃盡了契丹的苦頭,老天這回也站在大周這邊,當時東北風刮得好好的,卻不知怎地突然間變成強勁的南風。
大周兵馬掀起的沙塵,弄得劉崇睜不開眼。
先下手為強,劉崇不想那么多了,他要讓契丹人看看,你們即使不上,我們漢軍也能打敗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