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執政之初,孟昶就很想有一番作為。
“頗勤于政”,整頓吏治,開疆辟土,使“邊境不聳”;
“勸農恤刑,肇興文教,孜孜求治,與民休息”,
后蜀成為五代十國中唯一“國內阜安”的天府樂土,重回巴蜀昔日輝煌。
孟昶罷免了一批專務聚斂,不管政事的武將,懲處了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申貴等一些貪官污吏。親自撰寫《官箴》,頒布到各郡縣。
后來,宋太祖趙匡胤摘選《官箴》中的“爾祿爾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為《戒石銘》,令郡縣刻石置于公堂座前。
從大宋到清朝,歷代州縣衙門,都會看到這樣的《戒石銘》,這都是孟昶的杰作。
對于儒家經典,孟昶也有獨到見解。
從春秋至五代,一直在流傳“十三經”。孟昶在唐朝時“九經”基礎上,排除了唐文宗年間所增加的《孝經》、《爾雅》,保留《論語》,又加入了自己老祖宗孟軻的《孟子》,刊刻成“十一經”。
《十一經》包含:《易經》、《書經》、《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儀禮》、《禮記》、《周禮》、《論語》和《孟子》。
《孟子》能成為“經”,這都是孟昶的功勞。
一次,孟母病了,御醫們都束手無策,孟昶偏偏不信這邪,自己沒日沒夜地查閱醫書,然后配了個藥方,結果太后老人家服藥后竟然痊愈了。
從這以后,大臣們如果有什么頭疼腦熱的,或者患上什么疑難雜癥,孟昶都可以為他們開藥方。
鑒于醫書過于雜亂的狀況,孟昶命令翰林學士韓保升詳究藥草形態,精研藥物功效,編成二十卷的《蜀本草》。孟昶對華夏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正當孟昶在蜀國勵精圖治,發奮圖強之際,中原又變天了。
后漢大將郭威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周政權。
當蜀地的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其樂融融的太平盛世當中,被郭威血洗過的開封城,卻成了人間地獄,后蜀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天堂,她的名字也被一個人深深地刻在了腦海里,這個人就是柴榮。
廣政十八年(955)五月,繼位第二年的后周皇帝柴榮,迫不及待地派兵從秦州(今甘肅天水)出發,開啟伐蜀之戰。
孟昶這回遇上的是英明神武的后周一哥柴榮和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后蜀歷史上決定生死的一戰,就這樣打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