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隆演追尊父親楊行密為孝武王,廟號太祖;哥哥楊渥為景王,廟號烈祖。建立宗廟、社稷,設立百官如同皇帝的制度,文臣武將依次進位,宗室都封為郡公。
拜徐溫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以徐知誥為左仆射、參知政事。徐溫推薦嚴可求升任尚書右仆射,兼同平章事,嚴可求一下子成了吳國的宰相。
天底下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徐知誥見斗不過嚴可求,便開始與其聯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嚴可求的兒子,雙方結成了親家。
都是自己人了,嚴可求也開始為徐知誥謀劃大事。
有些將校被徐溫遷就姑息得日漸驕橫,常放出猛禽抓捕獵物,滋擾百姓,徐知誥想嚴懲這些將校,但又不愿損傷軍隊的戰斗力,為此請教嚴可求。
嚴可求道:“這事好辦,無需動用軍法,你只要下一道榜文,讓各縣禁止養鷹,這事就能平息了。”
徐知誥依計行事,不出一個月,將校們果然再沒有放鷹擾民的了。不久,嚴可求又升任左仆射。
楊隆演雖然當了皇帝,可是他這個皇帝就是個傀儡,處處被徐溫壓制著,因此心情郁悶。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只能酣飲解悶,又很少吃飯,慢慢就病倒了。
武義二年(920)五月二十八日,當了一年零一個月皇帝的楊隆演薨了,時年二十四歲,謚號宣王,廟號高祖。
徐溫隨即擁立楊隆演的弟弟楊溥繼位。
◆權力之爭
順義元年(921),徐知誥被吳王楊溥任命為同平章事,遙領江州(今江西九江)觀察使。不久,南吳升江州為奉化軍,任命徐知誥為奉化軍節度使。
順義七年(927),徐溫在行軍司馬徐玠的鼓動下,準備派二兒子徐知詢到廣陵,讓他代替徐知誥執掌朝政。
徐知誥聽到消息,非常害怕,上表乞求出鎮江西。
不久,徐溫病逝,時年六十六歲,追封齊王。徐知詢接任金陵節度使、諸道副都統,繼承了徐溫的軍權。
徐溫死后三年,嚴可求也去世了,徐知誥再沒什么害怕的了。
徐知詢一直想和徐知誥爭奪吳國控制權,徐知誥自然心知肚明,他便假借吳王楊溥的名義誘騙徐知詢入朝。
徐知詢一入揚州,就被徐知誥拘禁起來,褫奪了他的兵權,留任左統軍。
為斬草除根,有一天,徐知誥特意宴請徐知詢,以金鐘盛酒,向徐知詢勸酒。
誠懇地說道:“希望弟弟你能活一千歲。”徐知詢從話中察覺到了殺機,懷疑酒中有毒,便倒出一半給徐知誥,“我愿意和哥哥各享五百歲。”
徐知誥明白徐知詢這是保命之舉,不敢接酒,而徐知詢也捧酒不退。
正在這進退兩難之際,一旁奏樂的樂師申漸高站出來打圓場,他搶過兩杯酒,一同飲下,接著帶上酒杯匆匆離開。
徐知誥馬上派人暗中送去解藥,但為時已晚,申漸高已經毒發身亡。
此事過后,徐知誥再也沒有對徐知詢動過殺心,畢竟養父徐溫對其不薄,自己又是靠著徐家的庇佑才有今天的,所以他也就放過了徐知詢這個弟弟,再沒對他下過黑手。
◆齊天唐帝
順義七年(927)十一月,吳王楊溥僭號稱帝,改元乾貞,任命徐知誥為太尉、中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潯陽公,又改封豫章公。徐知誥完全掌握了吳國的軍政大權。
徐知誥仿照徐溫的做法,親自鎮守金陵,讓自己的兒子徐景通駐守廣陵,輔理吳國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