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孫武子教導主帥,不要拿國家的命運,去賭小概率事件,沒有勝算的戰役不要打,真正的勝利是打敗了敵人,自己的實力還能得到提高,兩敗俱傷不是真勝利。打仗須做好一切準備功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為征伐南唐,趙匡胤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開寶三年(970),南唐落魄秀才樊若水投奔大宋,獻上“建浮橋以渡宋軍攻取南唐”的《策》,在荊湖之地,趙匡胤依照樊若水的計策建造了數千艘黃黑龍船。
開寶四年(971),大宋首先滅掉南漢,徹底解決了南部疆域問題,斬斷南唐一切可能的外援。割據政權,除了北部的北漢,只剩下東南方的南唐和吳越。為避免南唐吳越聯手,趙匡胤采取積極拉攏吳越,孤立南唐的策略。
開寶五年(972)閏二月,大宋行使反間計,借刀殺人,讓南唐自斷臂膀。李煜賜死了南都留守林仁肇,大宋輕松除掉了南唐最能打的第一虎將。
開寶六年(973)四月,趙匡胤派遣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以給李煜過生日為噱頭,刺探虛實。
盧多遜,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后周顯德初年,考中進士,授任秘書郎、集賢殿修撰。大宋立國,歷任祠部員外郎、權知貢舉、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入為翰林學士。
盧多遜博涉經史,聰明強記,喜用術數,有謀略,計謀常常成功。趙匡胤喜歡讀書,盧多遜就讓史館的圖書管理員告訴自己,趙匡胤每次都借閱了什么書,他也取一套相同的書,快速閱讀一遍,等到趙匡胤問到書中的事情時,盧多遜都對答如流,這讓趙匡胤對他刮目相看,同僚們也都很佩服他。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翰林院時,每次召對,盧多遜常常攻擊趙普的短處,讓趙普很是不爽,因為互撕,二人一直不和。趙普常對人說“身為開國舊臣,總被權幸大臣中傷”,這權幸大臣指的就是盧多遜。
開寶六年,盧多遜出使南唐,回朝后升任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后官至吏部侍郎、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書等職,成為大宋初期的宰相。
盧多遜出使南唐,一到金陵,就展開糖衣炮彈攻勢。對南唐上下都很客氣,又是送禮,又是請客,很快和南唐君臣打成一片。
南唐人發現,跟之前頤指氣使的“天使”(上朝派來的使臣)相比,這位天使非常溫和謙卑,很懂禮貌,很仁義。南唐君臣很感動,他們很快和盧多遜成了好哥們。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盧多遜跟一群即將亡國之人搞得這么近乎,只能說明,盧多遜醉翁之意不在酒。
等到盧天使大人坐船離開金陵時,南唐的大臣們都紛紛送至江邊,依依不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哥們,你慢走啊,有空來玩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盧多遜走了,留給南唐上下一肚子的失落感。
船到宣化口,還沒出南京水域,盧多遜忽然命令將船靠岸。
盧多遜立即派人跑回金陵,向南唐后主李煜稟報了自己的一個想法,“國主大人,你知道的,我是史官館長,我突然想起來,朝廷計劃重修天下圖籍經典,現在只差你們江東幾個州的,希望你們能給我一份,我順便帶回去,讓我完成使命。”狐貍終于露出自己的尾巴。
既然都認了哥們,再加上南唐又是大宋的屬國,李煜只好安排中書舍人徐鍇,連夜將江東的地理謄畫一份,贈給盧多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