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投降大秦的,現在已經大都成了南海郡將士的刀下亡魂,而投降了大秦的,會按照之前嬴高制定出來的政策,在不久的將來分批分次的遷移到大秦其他的郡縣去,哪個郡縣人口不夠了,他們就會到哪里去,然后在那里跟中原人一樣,耕種和服役,成為真真正正的大秦人。
這個消息到了之后,扶蘇在興奮之余連忙讓自己麾下之人整理出了這一次攻打桂林和象郡兩個郡縣的戰報,想要在數日之后發往咸陽城。
得了桂林和象郡之后,南海郡才能真正算是大秦的一個大郡,并且不必擔憂自己的后方,扶蘇也就可以按照嬴高之前的指示,將兵力的重點都放在水軍的操練和戰船的修建上了。
但是扶蘇并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嬴高已經離開了咸陽城前往九江郡,他的消息已然整理之后以家書的形式發往了咸陽城。
與此同時,在大秦北邊的草原上,項羽正在一步步的實現著自己在這片荒蕪土地上的理想和抱負。
經過他不懈的努力,終于在匈奴的地界上找到了一些鐵礦,雖然數量不多,但卻足夠給匈奴騎兵們都裝備上馬鐙的了,并且按照之前項羽在大秦的境內所了解的鎧甲和兵器,他先將自己麾下的一萬人馬改裝成了重騎兵。
重騎兵身上厚重的鎧甲和手里沉甸甸的兵器顯然會讓他們胯下的戰馬有些吃不消,完全不能適應草原上的追逐戰,但是經過實踐項羽已經證明了,要是在草原上經常發生的兩軍遭遇之下的沖鋒戰,這樣的重裝騎兵會在一輪的沖鋒下來用極小的代價換來敵軍毀滅式的傷亡。
項羽第一次發現,原來戰爭并不一定只有兵法的變化,就這一個騎兵,就可以有無窮多的可能性。
只要鎧甲和兵器能夠保證的情形之下,不論是專門應對步兵的輕騎兵,還是克制騎兵的重騎兵都是可以發展起來的,項羽相信,只要給自己時間,自己會讓天天在大秦的咸陽宮里面坐著的皇帝看到自己的變化。
而這一年之中對于項羽來說一個相當不幸的消息就是范增在不久之前離世了。
范增的年齡其實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奇跡了,更別說之前還跟著項羽東南西北的折騰了那么長的時間,所以范增在臨終之前曾經跟項羽說過,他這一輩子,能在自己垂垂老矣的時候遇到項羽,并且跟隨項羽開創出了這樣一番自己都沒能想到的功績,他是滿足的。
送走了范增之后,項羽的身邊沒有了謀臣,但是他并沒有彷徨,心中的目標越發的清晰了起來。
就在范增死去之后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項羽讓已經有點稍稍恢復了些元氣的東胡徹底從北方草原上消失了,對于被自己擊敗的東胡人,嬴高并沒有進行無休止的殺戮,而是讓他們融入到了匈奴人的中間,甚至有一些東胡的大的部落都得以保留。
現在的項羽,已經又將目光盯在了月氏的身上,這個時候的他并不喜歡戰爭,也不喜歡殺戮,但是他卻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一片龐大的草原上有著三個種族,就像之前龐大的中原上面的七個國家一樣。
他們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一同存在于這個地界上相安無事,但是長久來看,必定會出現一個大秦,將他們一一擊敗,然后實現統一。所以現在項羽要做的,就是先成為北方草原上面的大秦。
當然,大秦之外的消息早晚都會傳遞到嬴高的耳朵里面,但卻不是現在,嬴高經過了近乎一個月的跋涉,耐心都已經快要磨沒了,才終于趕到了九江郡的郡治所在,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