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言一看嬴高終于答應了自己出兵的事兒了,那一時間別提多高興了,對于嬴高所提出來的這兩個條件那是忙不迭的答應了,生怕過了一會嬴高就會反悔了。
嬴高心里面其實也有點擔心,怕腓力五世沒有頂住羅馬人最后的進攻,讓馬其頓的主要城池淪陷,那樣的話蒙恬的大軍到了之后可就不是去幫著防守了,而是得把腓力五世失去的城池再給奪過來,這個難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另一個方面就是蒙恬的這十萬大軍乃是一早就準備好了的,所以在腓力五世的使者到了的當天,蒙恬和田言就出發了。
對于田言,雖然嬴高也是十分清楚她的實力的,但是畢竟她并沒有參加過這樣慘烈的戰爭,嬴高心里面還是十分的擔憂的,但是人家為了上一次戰場,連孩子都沒給他生,足以見得這正是田言這一生的追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嬴高要是再不同意,萬一以后大秦真的一不小心統一了的話,那可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個遺憾對于田言而言就實在是太大了。
腓力五世知道,有了自己的這個相當于是投降的書信,嬴高肯定會出兵的,只要大秦出兵,把已經有點精疲力竭了的羅馬人給趕出去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兒,但是真正困難的事兒在于將羅馬人給趕出去了之后,大秦會怎么安排自己。
沒過多長時間,腓力五世就接到了這個讓他不知道應該高興還是應該沮喪的消息,塞琉的主帥蒙恬帶著十萬人馬來了。
十萬大秦騎兵,擊退羅馬人是肯定的了的,腓力五世知道,自己的任務到這個時候也就算是完成了。
反觀羅馬的執政官,他總有一種自己馬上就能夠把腓力五世給徹底擊潰的感覺,但是腓力五世卻每一次都能跌跌撞撞的把自己的攻勢給化解了,他知道,腓力五世肯定是不可能每一次都跌跌撞撞的逃出生天,終究會有那么一次,腓力五世會倒在他們羅馬大軍的鐵蹄之下。
但是他并沒有等到這一天,而是等到了一個他在這個時候最不想見到的敵人,大秦騎兵。
之前按照羅馬執政官的想法,大秦人很有可能會在自己剛剛開始攻打塞琉的時候派出兵馬來救援,要是真的是那樣的話,自己一看攻不下來撤回去也就完事了,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是現在這個時候大秦的騎兵來了,那不就是過來收割來了嗎。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秦跟腓力五世也并不是完全的好朋友,按照現在的這個結果,打跑了羅馬人之后,大秦和馬其頓之間還不一定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
但是羅馬人的個性是不會就這么就撤走了,現在的馬其頓對于他們來說幾乎已經算得上是快要到自己嘴里的肥肉了,讓他們就這么就給吐出來,這實在是有點難為他們了不是?
戰爭往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大秦的騎兵到了之后,壓根就沒搞什么偷襲之類的,直接就開始進攻羅馬人的大營,大有跟羅馬人對攻的意思。
蒙恬知道,這個時候羅馬人已經是十分的疲憊了,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對攻,是因為他想要看看,大秦的騎兵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在羅馬人的身上占多大的便宜,要是這個時候都打不過的話,那可不是啥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