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執政官再厲害,他也并不是羅馬的君主,也不是羅馬的皇帝,在他的背后還有羅馬的元老院,一旦羅馬人遇到了大事的時候,元老院并不一定會一直跟羅馬的執政官一條心,要是他一直打勝仗還好說,一旦哪一天打了敗仗了,元老院可就會換成另外的一副嘴臉了。可惜我們馬其頓并不是那個能夠讓羅馬人打敗仗的勢力。”
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之后,腓力五世不再說話了,他知道,自己這輩子,應該是不會有什么機會了,能夠最終保住馬其頓的名號,就已經是自己所能夠做出來的最大的成績了。
當腓力五世從塞琉回到了馬其頓之后,羅馬的執政官也從馬其頓回到了羅馬的地界上,對于這一次自己功敗垂成的經歷,他還是十分氣憤的,如果大秦不是在那個時候加入了進來,他是完全有機會把馬其頓的一大半領土都劃入到自己的麾下的。
但是大秦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進來,不管是時機還是兵力都把握的是那么的準確,以至于最終成功的摘了桃子。
這一戰對于羅馬人來說損失還是十分的慘重的,他們以近乎十萬人的代價收割了腓力五世不少于十五萬精銳騎兵的性命,要不然的話腓力五世當然也不會直接就跟大秦服軟了,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時代里,不管是什么樣的勢力,都難以在損失了十五萬最為精銳的大軍的情況之下保持著對最強悍的勢力的戰斗力。
羅馬人這一戰的目的非常的明確,那就是去攻打馬其頓,在這樣的目的下,這一次的行動顯然是失敗了,所以羅馬執政官回到羅馬的境內之后,得到的支持也并不是十分的多。
特別是羅馬的元老院,因為在他出發的時候曾經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有信心能夠滅掉腓力五世,但是現在卻是鎩羽而歸,顯然是無法讓元老院的人滿意的。
“為何大秦的軍隊一出現我軍就直接潰敗了,我們為何不像擊潰馬其頓人那樣將大秦的騎兵也擊潰?”
當羅馬的執政官面對著羅馬元老院的時候,元老們的第一個問題正是他們心里的確不能理解的,為什么羅馬騎兵能夠把腓力五世麾下的人給打的落花流水,但是在跟大秦騎兵交戰了一次之后直接就撤軍了,雖然羅馬的大軍的確是在和腓力五世麾下的戰士的交手中損失慘重,但是在那個時候并非是沒有一戰之力的。
面對這樣弱智的問題,羅馬的執政官心里面有一種想要直接把問出這個問題的老頭子一刀砍了的沖動,他知道,在自己率領的大軍中肯定是有著元老院的人的。
而且元老院的人派去的人根本就不會摻雜任何的個人情感的將戰爭的情況告知元老院,他們只會陳訴事實,但是聽到了事實之后,他們又完全不知道執政官到底是為啥會做出當時的決定,所以他們會用自己腦袋里面想象出來的東西去質疑他的決定,這無疑是十分愚蠢的行為。
“因為我們的騎兵在實力上并不能完勝大秦的騎兵,這些年我們在進步,大秦也在進步,再加上我們乃是疲敝之師,苦戰下去,只能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