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將北星號的殘骸以及飛船上的傷員們都帶了進來。
這次遇襲,雖然沒有對他的團隊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但隨行的那些仆從卻是全部被沖擊力給震死了。
傷員還好,有陳立的原始之力和超凡生命自身的恢復能力在,過幾天就能恢復正常了。
陳立關停了飛船的主控智能助手,準備花半個月的時間來移交權限。
在那之前,他先熟悉了一下血光號的構造。
血光號戰艦的內部空間很大,光是停靠普通飛船的停機庫就占了整整一層,就算是放十艘北星號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并且戰艦上本來就攜帶了5艘普通飛船,以及上百艘體積在20米左右的單兵作戰飛行器。
整個“機庫”層的飛行器總價值,就超過了1000萬黑水晶幣。
而且飛船上的生存物資儲備也非常豐富,配合飛船自帶的生態循環系統,足夠這個一萬七千多人的團隊在太空中持續生存一百多年。
整艘飛船,從上到下一共可以分為3個大區域。
最頂部的區域就是停機庫和隔離層,面積覆蓋飛船頂部的大多數區域,高度約80米左右。
中間的一層,也就是先前戰斗所在的大廳區域,是軍備區和超凡戰士們的日常活動區。這一層的高度有120多米,還可以細分為“活動區”、“訓練區”、“核心區域”。
核心區域是最重要的地方,飛船上絕大多數系統的主控設施都在里面,一般只有權限較高的人才允許進入。
另外兩層則比較隨意,就算不是戰士的其他船員上來,也不會受到什么懲罰。
飛船底部的一大片區域,也就是“鯊魚”形狀的腹部那一片,則是生態循環以及休閑放松的地方。
這片區域的總體空間是最大的,高度超過140米,里面有森林、草地、湖泊等人造的生態環境,還有人造太陽來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陽光。
這個區域能夠為飛船提供一半的氧氣需求和資源循環效應,同時還能產出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少量糧食,讓飛船的高層人員享受到和星球表面相差無幾的生活。
除了這三個大區之外,飛船的尾部還有一片區域,是給奴隸們生活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奴隸區不是一個大平層,而是貫穿了整個飛船的尾部區域,高120米,寬180米,前后深度30多米。
這里面有很多個電梯可以上下通行,不過奴隸們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上電梯必須要經過身份識別,地位低的奴隸只能在下層區域活動。
底層奴隸需要負責維護生態層的環境,中間層的奴隸大多是服務劫掠者們的奴仆,以出賣身體來換取生存所需的資源。
上層奴隸相對來說地位高一點,都是技術型人才,主要負責對飛船的一些系統和機械構造進行維修和包養,吃穿方面不愁,不怎么會被欺壓。
這些便是血光號戰艦的主要區域了。
至于彈藥庫、能源倉庫、機器人維修中心等等,比起整個戰艦的體積來說,只能算是小區域。
陳立還專門關注了一下血光號的武器設備。
主炮“原能光子炮”是6型武器,每一發的耗能都在2億能源點左右,最快發射間隔是30秒,不過由于有兩套炮口,實際交替使用的話,可以做到15秒一發的效率。
2億能源一炮,看起來好像很貴。但對比起火種8號直接拿1億能源點轟炸形成的破壞力,那真是強了萬倍不止。
畢竟火種8號只是靠能源的瞬燃形成殺傷,而原能光子炮靠的是核聚變!
除了主炮,還有很多副武器系統,裝載在戰艦的各個方向,以便應對來自不同方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