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又聊了好一陣,方才就此別過。
“公子,那永平府知府的書辦好像人不錯啊,還來相送。”范大腦袋見公子和那祖書辦一副難分難舍的模樣,不由笑道。
韋寶微微一笑,暗忖對方還不是因為看出自己有前途,愿意結交唄,不過這話,他不會和范大腦袋說,說出來未免顯得自己心胸狹隘。
韋寶跟誰都能玩到一起去,卻很難交出真心,他看似開朗,實則內向孤獨,對任何人都防備的很。韋寶的管理心得是:跟手下人掏心掏肺的走得太近乎,沒有半點好處,手下是用來幫助解決問題的,用來辦具體事情的,至于說自己內心的想法,不需要讓手下清楚,否則以后都揣摩自己的意思,便失去了神秘感了。神秘感是約束手下的第一良方!
現在韋寶擔心的是剛才祖春才提醒的兩個問題,一是去關內做生意不簡單;還有吳三鳳接下來的報復,肯定都是下死手的,自己更要加倍小心。
不過韋寶相信出了永平府的地界,至少眼下不用再為吳三鳳這家伙煩惱了,至少不用再擔心吳三鳳借助吳家的影響力,再派官面上的人來直接弄自己。
從盧龍城到河間府,一路上包括穿過順天府地界的區域,治安狀況雖然比永平府好一些,也碰到不少小股綹子,但是韋寶人多勢眾,又有侯三、林文彪這些‘行家’隨扈,倒是沒有再遇上麻煩。
不兩日,韋寶等人便順利到達河間府天津衛。
河間府的府衙就設在河間縣,明洪武元年改河間路為河間府,屬新設之河南分省。二年三月癸丑,河間府屬北平行省。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屬京師。
明末,河間府府治河間縣領縣十:河間、獻、阜城、肅寧、任丘、交河、青、興濟、靜海、寧津;州二:景(領吳橋、東光、故城三縣)、滄(領慶云、南皮、鹽山三縣)。
后世所熟知的天津,這時候大不相同。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
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
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臺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這是天津最早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