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橡膠嘛!在現代,是個小學生都知道。
啥時候人會使用橡膠了,啥時候就算是進入機器工業的快車道了,這點甚至比鋼鐵的質量更重要,沒有本事煉制更好的鋼鐵,只能說對資源的利用率不夠,東西壞的快,原本能用幾十年的東西,用個幾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明朝的科技水平甚至要超出清末被列強轟開國門之前的水平,所以很多人才會惋惜大華夏錯過了歷史上最好的一次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后的機會。
反正韋寶對于未來是充滿了信心的,就自己肚里這點知識,在這時代已經可以算是科技大能了吧?至少他不用摸索什么,只是要緊將一個個已經被人類歷史驗證,并在后世通用的想法和物品給仿制出來就可以了,他是帶著明確的目標在做每件事情的,本身不存在信心夠不夠的問題。
關鍵還是權力,沒有權勢,你就是造出飛機大炮坦克也沒軟用,得有人跟著你一起吧?一個人玩?造出再好的東西,無法普及也沒用,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
到大明之后,最大的阻礙就是讓他時常陷入與人交流的孤獨感之中。
就拿他的仿制鎮遠艦來說,維護工人有50個都足夠了,可是就靠他自己一個人,要培養出50個工人,得多少年,得從多少學子中培養出來這50人?要培養龐大的學生體系,他又得付出多少?
幸好韋寶是樂天派的個性,在暫時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心情一片大好,按部就班的做著每件事情,并不著急。
不日來到了永平府地界。
永平府外,知府祖光耀雖然沒有親自來迎接韋寶,因為礙著吳家的關系,怕得罪吳三鳳,但卻派出了師爺祖春才,連正五品的同知廖博明也不避嫌疑的來了。
韋寶是永平府本地人,在他們看來,韋寶也屬于正宗的遼西一派,被吳家排斥,這屬于‘內部矛盾’。
“韋兄弟,帶了這么多東西回來啊?”祖春才樂呵呵的快步過來。
韋寶急忙從馬車跳下,沖著祖春才和廖博明抱拳道:“祖大哥還親自來接我?這怎么當得起?廖大人好!”
兩個人與韋寶見過禮,見有錦衣衛的官員隨同,急忙畢恭畢敬的向千戶衣著的駱養性見禮。
駱養性并沒有擺架子,謙和的與幾個人通了姓名,因為都是韋寶的‘朋友’,一伙人熱絡的聊著天進入盧龍城,連盤查都省了。
韋寶想起當初一關關從金山里拉東西到關內的情形,暗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