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師。”袁崇煥躬身道。
“師道”是中國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它既是精神價值的傳承方式,也是傳承精神的人脈延續方式;它是非宗教的,但具有崇高感;它是個人化的,因而是自由的,但也是受到制約的,尤其是內心的自我約束。
韋寶向王秋雅拿了裝著孫承宗送給他的字,來不及與王秋雅說話,便又返回了。
眾人少不得也對韋寶一通恭喜!
連吳襄也恭喜韋寶。
韋寶笑呵呵的對眾人團團拱手為禮。
剛才不久之前,韋寶還只是一介平民,即便有秀才身份,在這樣的場合,也仍然狗屁不是,但隨著孫承宗的一句話,一切都不一樣了!
孫承宗的弟子,即便是朝廷不封蔭舉人這類的功名,光是靠高官舉薦,也是很有機會出仕為官的。
韋寶現在就已經算是半個官場中人了,所以在場眾人自然會對韋寶另眼相看。
而且,官場中人又如何?
當官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找靠山!即便是知府級別的大員,想找打帝師、薊遼督師孫承宗大人這樣的靠山,又談何容易?
即便魏公公正在懟孫督師,即便孫承宗沒有融入東林黨,在政治勢力上實際沒啥用。
不過,光是名望就已經很不錯了。
況且,身為孫承宗的弟子,并不影響閹黨或者東林黨吸納招收為己用。
拜師的一應用具很快準備齊整。
督師府本來就經常舉行各種儀式,這些東西都是現成的,大部分文官也都精通禮節,完全沒有問題。
一位資歷很深的薊州大員充任司儀,指揮張羅,其他人在場眾人則都是見證人。
韋寶很熱情的邀約大家晚上一定要吃飯喝酒。
眾人高興的答應,這不是給韋寶面子,不答應的話,就是不給薊遼督師面子啊!
不管有多少人懟,反正眼下孫承宗大人還是薊遼督師,還是大明最有軍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