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盤答聲是,躬身退下。
有人去當漢奸,也有人迷途知返,要重歸大明,這讓韋寶很是感慨,雖然當漢奸的人遠比歸明的人多,遠比歸明的人壞,但不是說沒有愛國者。
劉愛塔一心報效國家并最終戰死疆場,有大宋李顯忠之風,這是明清戰爭史上明朝誘降滿清級別最高的將領,為遼東間諜戰之著名戰例。
劉興祚人生道路之選擇與歸宿,被后世的史家譽為“興祚逋亡之余,百計脫歸,有宋李顯忠之風”。
表現了一種“不惜破家以殉國的偉大獻身精神”。
“就氣節風骨而論”,他“與那些名垂青史、浩氣長存的民族英雄相比卻毫無愧色”。
其“愛國精神足以光照千秋,與山河同壽”!
韋寶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不避艱險,決定親自去一趟復州城,但心里還是著慌的!
而且,韋寶這一次,有點逆著歷史在走了,歷史上,遼民或者是被殺,或者是被建奴掠走,十不存一,非常悲慘,但韋寶這一次,卻決心要拯救遼民!
后世的關外,哪里有多少本地人?東北都是山東闖關東跑步過去的人好嗎?
還有,不光是對待遼民的問題,劉興祚的歷史軌跡,也將因為韋寶的決定而改變。
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中,和大明正在執行操作的計劃中,是讓劉興祚帶人回來,而不是韋寶現在操作的,想讓劉興祚在建奴那邊當臥底,當內應,不打算讓劉興祚而回來,而是想將劉興祚培養成高級潛伏者。
這些都是韋寶反著走歷史的地方。
韋寶是很怕反著走歷史的,順著歷史走,在歷史的洪流中順勢而為,那多順利,多輕松啊?
一旦逆反,誰知道會發生啥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