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托急道:“難道就見死不救嗎?那可是一千多人馬啊!”
“你現在知道是一千多人馬了?你們在蓋州外圍一下死傷五六千大軍的時候,怎么不知道一千多人馬?”皇太極沒好氣道。
“那我不從連山關調人走了,我帶著甜水站的五百守軍去與韋寶軍拼了,一定也能救出這一千多人馬,救不出來的話,大不了跟他們死在一起!”岳托紅著臉蹙著脖子道。
眾將紛紛同意岳托的主意,都說不能見死不救。
“幾萬大軍包圍,你帶五百人能救的出來?救不救得出來先不說,失去了甜水站,韋寶軍到時候攻打起連山關來,將再無顧忌!”皇太極仍然下不了決心。
“連山關城池堅固,山勢險峻!否則也不會叫連山關了!有1500大軍防衛,可抵得住五萬以上敵軍進攻!況且我們還有青臺峪、鳳凰城和鎮江堡在手里,就算是丟失了連山關,韋寶軍也奈何不得我們!”岳托堅持道。
眾將又紛紛附和,一致要求救人。
連山關關城是遼南最重要的關城,該關城是通向遼東都司的重要交通要隘。
在天順年以前尚屬自然的“以河為限的隘口”,不是帶有長城建筑的“邊關”,因明成化五年韓斌建十堡和“障塞”拒守這里時,連山關又成為內關。
據《全遼志》卷五《藝文上》呼為卿的《遼副總兵題名記》記載:“我成祖建都于北京,遼東遂為東北巨鎮,總兵建節廣寧,遙制一方。景泰多事,遼陽始據河為邊(未建人工長城),至天順設分守參將尋改副總兵充任,開府于此,然其統制之規,視昔有加,舊邊東止連山關。今叆陽諸城扼險千里。”最后一語是指韓斌于成化五年新建障塞(長城)。
軍用勿動,可見此處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皇太極被吵的心煩,也知道見死不救若是傳出去的話,對他的名譽損害極大!
“你們想過沒有,放棄甜水站,再救不出人的話,連山關也極有可能不保!到時候我整個遼南大軍危矣!”皇太極大聲疾呼。
“就算連山關保不住,也可以撤軍鎮江堡,那里有足夠的糧草和三千大軍!就算青臺峪和鳳凰城也守不住,在鎮江堡也一定能等到開春,等到大汗親發大軍救援的!”岳托道。
皇太極嘆口氣,“我不是自己怕死!我是怕耽誤了大汗的偉業!知道嗎?遼南之地盡數丟失,光是有個鎮江堡有什么用?若是韋寶軍以重兵把守,屆時大汗要攻取連山關,得付出多少勇士的性命?說不定我大金國至此而衰了。”
被皇太極這么一說,一幫建奴將領也猶豫了。
這的確是個兩難的決定。
“我也不是不想聽你們的,我現在也想不好!如果不救,一千多鞍山撤出來的人馬肯定是完了,接下來韋寶軍肯定會攻打甜水站的兵馬,我們到時候還是要面臨救還是不救的決定!但那時比較好決斷,肯定是要救援的!因為甜水站畢竟有城池,雖然只有500人馬,不容易馬上失守!韋寶軍要拿下甜水站,肯定會付出巨大的傷亡!”皇太極道。
“那韋寶軍要是殺光了那一千多從鞍山撤出的兵馬,不直接進攻甜水站,而是進攻連山關呢?甜水站的人馬肯定會來救援,到時候,甜水站一樣要丟,甜水站的人馬一樣保不住!”岳托道。
“也不排除韋寶軍會這么做,這些人用兵很老道,一點不比明國的朝廷兵馬差。”皇太極道:“若是那樣的話,我們至少能讓韋寶軍付出五萬人以上的死傷!再棄守連山關,逃往青臺峪的話我們可以趁韋寶軍在城池之外的兵力不足,單兵戰斗力弱,四面出擊。總之,這次不救比救要上算!但若見死不救,傳出去有損我八旗大軍威名!岳托聽令!”皇太極話鋒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