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每次上朝的時候,才剛剛要開頭,朱由校就以乏了為借口,讓大臣們有事奏本,由司禮監與內閣商量著解決。
而告狀的奏本要經過司禮監,又怎么可能讓天啟皇帝朱由校看見?
朱由校看見也沒用,朱由校與魏忠賢一樣,大字不識幾個。
所以,想告狀,必須當面鑼對面鼓的對皇帝說清楚!
今天,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韋寶并不知道朱由校是不是真的不識幾個大字,但是聽說皇帝陛下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
天啟皇帝朱由校之所以成長為準文盲(認字不多),歸根結底,還是萬歷惹的禍。
萬歷年間,大臣亓詩教也曾上疏說:皇長孫(朱由校)十有五歲矣,亦竟不使授一書、識一字。
萬歷一心想讓寵妃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繼位,所以對長子朱常洛不管不問,連兒子都不管,哪里會去管孫子?
但是也有一種說法,說朱由校的學問還是不錯的。
在《明熹宗實錄》的開篇,就記載說,大學士劉一燝夸贊朱由校批閱奏章時的書法“體勢端嚴,筆法遒勁”,并對朱由校表達了自己的祝賀之情。朱由校聽了這番夸贊,卻也并不驕傲,反而回答道:“天寒作字較少,未能工也。俟春和時親筆硯,尚有進益。”
意思是現在天氣寒冷,寫字比較少,還寫得不算好,等春天到了,我寫的肯定更好些。
所以綜合一下,韋寶覺得,朱由校是半文盲的可能性比較高,應該是認字不多,而且語文也就是白話文水平,現代小學二三年級的水平應該是有的。
不過,朱由校這個人似乎智商挺高,認字不多,但書法卻不錯,寫得一手好字。
這在韋寶看來,并不矛盾,因為韋寶的爺爺就是這樣的。
韋寶在現代的親生爺爺是老干部,建國的時候上過幾天掃盲班,字也認得不多,但是一筆字卻相當漂亮,尤其公務員常用的一些字,一個個都能拿去參加書法大賽。
所以,認字不多和字寫的很好,這兩者在韋寶看來是不矛盾的。
沒有什么互相印證的關系,不能說書法寫的不錯,就代表是飽學鴻儒。
也有很多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一筆字如同小學生一般。
韋寶偷偷去看朱由校的表情,閹黨大臣與東林黨大臣吵的不可開交,隨時要動手的樣子,但是朱由校卻似乎完全沒有聽見一般,低著頭,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似乎完全要出面制止的想法。
這讓韋寶非常驚奇。
大臣們都吵成這樣了,隨時都要打起來了的樣子了啊?
你身為皇帝,不管一管么、
皇帝的威嚴何在啊?
“陛下,要不然將這些人轟出宮去吧?太不像話了,敢當著東李娘娘的靈柩如此放肆!”魏忠賢輕聲對朱由校道。
朱由校不知道為什么,今天就是不走!沒有答魏忠賢的話。
魏忠賢微微吃驚,不知道皇帝今天是怎么了?居然不聽自己的?
往常,皇帝是最怕這種場面的,只要大臣們發生爭執,他就會讓大臣們有事奏本,找內閣和司禮監代為處理!
魏忠賢沒有辦法,只得向客巴巴使個眼色。
客巴巴會意,扭動纖細的腰肢,一步便到了天啟皇帝朱由校身邊,俯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