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只有家里極其窮困的人家戶才會讓自己的孩子凈身入宮當太監,做一個侍別人的奴才,器官被活生生切下來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不僅有身體上的傷痛,還有最嚴重的精神上的痛苦,并且這是最難緩解的,貧窮的條件使他們從小到大就沒上過學,沒接受過教育,所以對于文字是一竅不通,但只有這樣執政者才會認為他們不可能叛變。
朱元璋在位期間有這個要求是因為在其他王朝有出現過宦官造反的事情,他才如此小心。
但朱棣和朱元璋不同,在朱棣執政期間,他著重看重的就是一部分太監,甚至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他會讓太監掌握軍權。
軍權對于一個帝王的重要性,可見朱棣當時是十分相信自己的宦官,例如監軍這樣的職務都是太監。
到了明宣宗時期,太監更加被重用,他執政的時候,在宮中還找了十幾個十分年幼的小太監,從小便培養他們,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習文識字,并且他們的老師還都是學問非常厲害的一些翰林院教授和大學士等等,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這些太監們自小成績就十分優異,并且還十分有文化,每個人都有極高的文學造詣,從這以后,就有越來越多的宦官開始了在政務上的工作。
這其中最有文化的便是太監馮保,馮保是大內總管,但他除了這個身份以外,還是明朝時期最有文化的一個太監。
因為馮寶從小就會看非常多的書,而且不分種類,各種各樣的書籍他都會看,這也是為什么他在宦官中最為出色的原因了,這一點在他給萬歷皇帝寫的請辭奏章中就可以看得出他濃厚的文學造詣和文學底蘊。
馮寶14歲時就在大內接受培訓,之后便成為一個文職太監。
自那以后,他曾先后陪伴過兩位皇帝,在太監中他也算是資歷比較深的一個。
之后,在隆慶死之前他成為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太監中是最高的一個職位,這也是皇帝對他的肯定,于是他成為了整個皇宮里權力最大的一個宦官。
但當他擔任這個重要的職位時,內閣首輔高拱十分忌憚馮保,于是高拱想出了一個法子,讓自己放心的太監頂去馮保的職位,于是高拱便向皇上推薦了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名叫陳洪。
雖然在高拱的幫助下陳洪成為了繼馮保之后權力最大的太監,但陳洪本人的文化程度遠遠不及馮保,不出意料,沒過多久他就被皇上罷免。
高拱還是不死心,他又另外向皇上推薦了一位太監,但他推薦的這些太監沒人有馮保的文學功底,所以一直到隆慶生病,命不久矣的時候,高拱才從心里真正的認為馮保是當之無愧的文化最高的太監。
文化底蘊是從小培養的,魏忠賢很聰明,學東西很快,記性也很好,但成年之后才入宮,在社會上不過是一個無賴,等掌權之后,再想學文化,也來不及了。
所以,魏忠賢只能認識一些常用的字,還不能太復雜。
“這是剛剛送來的?”魏忠賢問道。
“是,我拿不準主意,所以先給九千歲過目,這要不要呈給陛下?”王體乾問道。
別說天啟皇帝朱由校什么事情都不干,朱由校每天還是批閱一些奏本的,因為關乎到官員任免,以及一些非要皇帝才有資格決斷的大事,必須有皇帝的親筆批紅,否則內閣不認賬。
魏忠賢皺眉,快速的思索著東林黨的用意。
憑著他機敏的心思,魏忠賢很快就想明白了東林黨的用意,哼了一聲,“他們東林黨這是反將一軍!跟咱家搶奪韋寶啊!”
王體乾點頭附和道:“我也覺得是這個意思。他們這一手做的挺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