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見王紀沒有再接著出去了,將王紀強行按回官帽椅上坐好,笑道:“王大人,就一炷香功夫,到時候不管你聽進去還是沒聽進去,您老要走,我絕不攔阻,成不成?”
“王大人,既然韋大人都這么說了,你就讓他一下,他畢竟年輕,咱們也聽一聽年輕人怎么說。”顧秉謙從旁勸了一句。
王紀嘆口氣,白了韋寶一眼,“那韋大人就快說吧!老夫很不喜歡這樣!除非是大內,否則沒人能攔住我進出。”
主要還是因為韋寶只是正五品,他是尚書!就連刑部的侍郎也是正三品,也和韋寶的級別差太遠了,比韋寶整整多出四級!
在王紀看來,韋寶連和他的侍郎談話的資格都沒有,更何況是和他說話?
今天要不是被韋寶堵在了首輔大人府邸門口,韋寶上他府里拜見,他也未必肯相見。
“是是,我也絕沒有想沖撞王大人。”韋寶賠笑之后接著道:“我知道王大人的難處,刑部在京官員和地方官是一條線,卻不在一起,不好掌控。”
“你知道就好,都察院和大理寺衙門的人都在一起,你們好管人。”王紀道:“千百年來形成的規矩,哪里可能說破就破?刑部斷案也絕沒有到都是冤案的地步,我承認可能會有個別案子需要糾正。”
“王大人,我在與你討論問題,不是要與你抬杠,不是個別案子,是九成以上,甚至更多,今天我親自過問的三十多樁刑部案件,都有問題!沒有一個沒有問題的!”韋寶反駁道:“到了都察院的案子都是大案命案,已然如此,那地方上的提刑按察使司衙門的案子,這些情況是不是更加嚴重?冤案不肅清,如何讓老百姓對大明朝廷有信心呢?”
“那韋大人你說怎么辦?官員全都換掉?刑部執掌天下刑名,官員這么分散,你這邊剛一動手,天下早已經大亂了,各地案子沒人管了,是不是更要出大事?”王紀還是這個觀點反駁。
“不必全換,主官或者換,或者調任就可以。”韋寶道,“只動十來個人,就都解決了。”
初審、會審的話是有可能面對原告、被告這些人的;復審不可能全部把人從各地帶到京城,所以應該是以文案為主。
拷打犯人、嚴刑逼供在當時是合法的,理論上除了有功名的讀書人以外,過堂時都可以拷打。
地方上辦不了的重大案件歸刑部,未必有明確的劃分,大體相當于后世的“公安部督辦案件”吧。
實際上一省的刑名官員也不過按察使1+副使1+N僉事,刑部各司案件少得多,兩個官員是比較正常的。
吏戶禮兵刑工,大體是這個順序吧,刑部地位不算高。
“換十來個人?”王紀驚異于韋寶的想象力,反正他是不敢這么想的。
“嗯,完成人事改造,刑部上下依然是王大人說了算,而且天下刑名都是王大人說了算,只要刑部做的好,都察院和大理寺就會更加輕松,大理寺的人員不用變動,都察院甚至能繼續裁撤不少人!但如果刑部繼續這么下去,都察院只能負擔更多的刑部的工作。王大人,如果你不對刑部上下進行改造,我可以直接往各地派遣御史,替代底下的按察使!御史雖然官階不高,但代表的陛下,就是巡撫總督見到也得給面子。”韋寶道。
王紀知道韋寶說得出就能做出來,這是一個無法無天,膽大妄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