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矣回家告慰祖先,足矣在家鄉父老面前炫耀一生的成就,也能名揚后世。
“高大人,我對遼東的軍事研究,非一日兩日之攻略了,我生長在遼西,可以說,我從小就開始想如何破建奴,不說打到建奴的老巢去,反正收復一兩座靠近咱們的城池,剿滅敵方幾千兵馬,是不難的!”韋寶道。
高第點頭道:“別說幾千,要是能實打實殺掉建奴上千騎兵,對于黨來說,已經是足夠大肆張揚的勝績了!”
韋寶微微一笑,暗忖瞧你那點出息,殺個千把人叫什么勝績啊?你一個馬上要當薊遼老大的人都這么小的格局,軍隊能有士氣才怪了。
不過韋寶并沒有說高第什么,而是對著地圖接著道:“李成梁后也有許多優秀的將領。但是為什么不能掌控遼東呢?其實核心原因就一點,沒錢。不管是孫承宗還是其他的督師,都遇到過士兵缺餉嘩變的事情。至于之前的熊廷弼,那時候朝廷里的黨爭正斗的厲害,哪有時間來管遼東這么個偏僻地方。李成梁為什么在遼東管的和鐵桶一樣,蒙古人來揍的蒙古滿頭包,女真人敢亂殺的女真滅族,那是因為有一只精銳部隊。精銳部隊怎么來,那都要靠錢喂的。而且李成梁自己也會搞事,他把遼東的許多土地和打下來的地都賞賜給了士兵,自己也持有大量土地和商業,幾乎可以自給自足,等于成了遼東當地的軍閥。李如松為什么能在碧蹄館之戰中憑著3000多人在4萬精銳倭寇的圍攻下殺傷敵方六千多人,最后堅持到援軍到來從容撤退,因為這3000多人大多都是這些遼東軍將領的家丁和李家的遼東鐵騎,比起那些征召的衛所步兵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這也是為什么李如松回營后哭了一夜,雖然上報了就200多人,那些是有編制的,沒編制的那些人損失才是真令他心痛的。如果有這股精銳部隊,別說孫承宗,就是隨便一個遼東的偏將也能橫掃遼東。”
高第聽韋寶吃牛聽的熱血沸騰,這種啥都不懂的人就是容易激動,一知半解的就燃了。
“韋大人說的好啊,說的真好,可銀子從哪里來呢?莫非韋大人要散家財以滋大軍嗎?”高第問道。
如果真的能這樣,他知道韋寶的天地商號是很有錢的,以韋寶的財力,贏一場仗,毫無問題!
“呵呵。”韋寶笑道:“高大人,咱們不說去遼東搞到錢,怎么樣也不能自己往里貼錢啊?誰知道以后能不能收回來?對大明忠心歸忠心,可大明又不是咱們兩個人的大明啰。”
其實在韋寶看來,錢是一方面,主要還是體制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如果拿出一百萬兩銀子發下去,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了,遼東軍就能保證贏建奴一次,韋寶為了立功,為了暫時性的勝利,一咬牙,也不是拔不出一百萬兩銀子來。
以天地會現在的勢力龐大程度,別說一百萬兩銀子,一千萬兩銀子韋寶也能拔得出來,關鍵韋寶不相信大明的體制。
大明的體制已經腐朽了!
這一點可以參見民國。同樣的士兵和裝備,美國人直接插手管后勤就能揍日本軍隊,要是換成我華軍組織就能揍美國人。
在老蔣手里,就閑魚一群。這就叫“政治生態”。
上梁不正下梁歪,國家為官僚服務,而官僚滿心私利勾心斗角,不關心國難,覺得上頭換誰都一樣。
所以,韋寶最不信任的是人,是吳襄和祖大壽們,還有馬世龍,等等等等,反正薊遼和遼東的將領,韋寶都不信任。
雖然韋寶沒有明著說這一層意思,但是高第也能體會。
高第高興的衷心道:“韋大人既懂軍事,又有雄厚的財力,由你出任監軍,實在是大明的福氣,這一下,我就放心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