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越罵越激動,莽古爾泰更是拔出刀,架在了鮑承先的脖子上,現在就要殺了鮑承先。
“退下!”努爾哈赤打斷了莽古爾泰!
鮑承先瑟瑟發抖,以為馬上要一命嗚呼,直到莽古爾泰的刀子從他的脖子上拿開,才稍稍松口氣。
鮑承先也是被逼的沒辦法了,才說出剛才的話,他知道努爾哈赤正在舉棋不定,可是讓金軍暫避鋒芒,這肯定會得罪人,對自己沒好處的,若不是努爾哈赤逼他說出來,他絕對不會這樣說。
“父汗,我們要與韋寶血戰到底!他一個才起來一年多的人馬,能有多大力量?請父汗準許兒臣出戰!”莽古爾泰大聲請命道。
皇太極聞言,也趕緊跪倒:“兒臣愿意出戰。”
“兒臣愿意出戰。”
“兒臣愿意出戰。”
“兒臣愿意出戰。”
努爾哈赤的一堆兒子紛紛跪倒請命,這種關鍵時刻不表忠心,什么時候表忠心?
努爾哈赤稍稍得到了一些安慰,但這并不是他現在所需要的,現在他最需要別人告訴他應該怎么辦,告訴他戰爭的走勢會怎么樣。
努爾哈赤現在的糾結狀態,也是韋寶之前有所預料的。
韋寶雖然沒有與努爾哈赤見過面,沒有接觸過,但是韋寶眼里,努爾哈赤并不完美。
如果讓韋寶根據以前看歷史的印象給努爾哈赤打個分的話,頂多及格分,并不是啥英明神武之人。
多半還被時勢造英雄了。
是努爾哈赤趕上好時候了。
而不是英雄造時勢,不是努爾哈赤這個人有什么高超手段,硬是從沒有局面,開拓出了一片局面。
第一個層面,如果政治10分的話,韋寶會給努爾哈赤打5分,基本上算是不能及格。
首先是努爾哈赤的起點低,名義上是建州左衛領袖的兒子,實際上他們家也不過是個中產之家。
十三副鎧甲起兵,其實很窮起點很低。
努爾哈赤能建立政權,創制八旗制度,手下有一批猛將團結在努爾哈赤為核心的集團之下,這方面的政治能力,或者說作為一個領袖,他是合格的。
但是作為一方政權,沒有處理好民族關系,整個東北地區搶劫,屠殺,充奴現象特別嚴重,民族對立情緒十分嚴重,甚至威脅自身統治。
經濟發展水平也很糟糕,按理說東北土地肥沃,平原、水源,等自然條件優厚,多次出現饑荒,女真前期的戰爭也多以搶劫為主要目的,實際上主要是緩解自身危機。
努爾哈赤時期,雖然創制了八旗制度,但實際上沒什么作為,這種制度之前的金、蒙古的千戶制度基本差不多,仍然處于奴隸制時期的制度。
這一時期的八旗作用單純,和后期皇太極時期的所展現的意義差異比較大。
一切都是為經濟服務的,政治是為經濟服務,軍事是政治和經濟的延伸。
努爾哈赤并沒有讓建奴的經濟得到什么發展,充其量是一大股馬賊,僅此而已,其實對于大明來說,沒有多少威脅的。
韋寶就是這么看的,否則的話,天啟年間,遼東也不會一直很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