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達4年零3個月,在這次戰爭中,參加國家多達30多個,約1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總數的67%。
按當時的美元計算,參戰國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也達1516億美元。
歐洲的工業生產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四大帝國覆滅了。
原來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后雖然領土有所增加,但其對領土的控制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而其經濟亦因戰爭大受影響,出現嚴重衰退,從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讓給了美國。
或許是上天眷顧美國,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三個***軸心國和以反***同盟全世界反***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二戰期間主要的幾個參戰國中,德國戰敗,一分為二幾十年。
日本差點亡國,滅種。
意大利投降的較早,但損失仍舊巨大。
蘇聯贏得了衛國戰爭,但傷亡3500萬人,整個國家千瘡百孔。
中國贏得了抗日戰爭,但傷亡不下3000萬,國家遍體凌傷。
法國最后也贏得了戰爭,但損失巨大,國力大減。
英國贏得了戰爭,但國土遭到嚴重的轟炸,國力日漸衰弱,日不落帝國的美名從此結束,其海外殖民地基本獨立。
為獨美國,本土上沒發生過戰爭,國家機器沒受到破壞。
首先較平和的環境吸引了當時全世界流亡科學家,為此美國奠定了結實的人才基礎。
其次當戰爭最為激烈時候,美國發動了龐大的生產機器,在援助同盟國的時候,也不忘大發軍火財,為美國的發展打下結實的經濟基礎。
最后,戰后利益的分配上,法國、英國都無力角逐,唯美國與蘇聯分了所有的蛋糕。
特別是對全球都具有重戰略利益的太平洋被美國完全控制,使美國在地緣上優與蘇聯。
從此以后美國成了西方列強的新首領,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級大國,稱霸資本主義世界。
韋寶想復制老美的路線,可惜,沒有歷史環境,沒有大規模的戰爭。
沒有戰爭土壤也就算了,更讓韋總裁頭疼的是按部就班的發展速度。
比如從蒸汽機時代過渡到電力時代,那是靠工業的整體發展達成的。
現在天地會治下地區才剛剛進入蒸汽機時代,蒸汽機技術已經純熟,可卻已經把發電機都弄出樣本了。
這還是在鋼鐵工業幾乎為零,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做出來的。
只能說,別說弄出發電機,就是弄出柴油機,汽油機都沒有用,因為發電機不是自動研發升級的,是依靠韋總裁帶來的樣本仿造的,這和經濟發展,科技發展,沒有多大關系。
韋寶在山海關的海商會館接見了被俘虜的卓里克圖的兒子卓特木爾。
雖然一個是高高在上的大明爵爺,還是侯爵。
一個是被俘虜的蒙古部族世子。
但雙方都很重視這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