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倒也沒有著急,平靜的一邊招呼卓特木爾喝酒吃菜,一邊對卓特木爾分析蒙古騎兵。
游牧部落的騎射手騎射戰術的戰斗力經常被高估。
首先,游牧部落的騎射手裝備普遍較差,鐵器嚴重缺乏,盔甲、刀槍都要比定居民族的要差,只有弓箭的制作水平較高。
其次,游牧部落往往紀律性差,互不統屬,各路部落首領掛靠在某一可汗的旗下,有油水可以撈大家一塊上,碰到硬骨頭,誰啃誰傻,打了敗仗,反正六條腿幾匹馬輪換逃得快,誰想斷后送死大家精神上支持。
勝則躁進,敗則涂地。
和紀律嚴明的正規騎兵作戰其實基本上都是會敗的。
由于武德過于充沛,自己人之間經常為了一群牛羊或者戰利品或者一塊草場打起來,內訌頻繁,很容易被敵人收買。
游牧部落戰術的精髓在于機動性和突然性。
對著敵人防御薄弱的后方大肆殺掠破壞敵人后勤供應,不斷騷擾敵人翼側,乘敵人懈怠不注意的時候發起突然進攻。
騎射一般都是輕騎到敵人陣前大約二三十米的地方射箭,再遠的地方射箭殺傷力有限。
理論上百步穿楊是可行的,但是能夠做到的人百里挑一,而且射了幾箭以后人就累的不行了。
韋寶向卓特木爾提及了當初蒙古與歐洲人的一些戰爭。
還有一些歐洲傳統騎兵,與經過了火器裝備的騎兵的戰爭。
羅馬和帕提亞的戰爭中,一開始羅馬人沒有見識過這種戰術,克拉蘇慘敗全軍覆沒。
等到羅馬人對于騎射戰術熟悉以后,很快就摸索出了克制的辦法,組建了輕步兵,使用弓箭和標槍,在軍團重步兵的掩護下保持隊形和帕提亞人對射。
蒙古的騎射手和輕步兵對射根本占不到便宜,除非騎射手拿起刀槍發動沖鋒,可是羅馬人還會在地上到處扔鐵蒺藜來遲滯帕提亞人騎兵的沖鋒。
等到帕提亞人攻勢衰竭以后,再以紀律嚴明的軍團步兵和騎兵配合對其指揮中樞發起致命沖鋒。
帕提亞人和羅馬人的近兩百年征戰中,其實帕提亞是處于下風的,首都泰西封幾次被攻陷。
總體來說,游牧部落騎射手和西方的軍隊一直是有來有往。十字軍東征時期,十字軍的后方翼側永遠被***的騎射手騷擾,不勝其煩,如果某個伯爵男爵忍不住一路追擊,不小心追進了山谷,那么就只能以失敗終結戰爭。
而十字軍如果在比較狹窄的戰場上捕捉到***軍隊的主力,鐵甲騎士一個沖鋒,***軍隊就立刻土崩瓦解了。
獅心王在行軍作戰中始終注意保持隊形,弓弩手和長槍兵下馬騎士混編,嚴禁無腦沖鋒,薩拉丁的騎射手始終拿十字軍沒有辦法,而獅心王也始終在海岸附近徘徊,后勤由熱那亞人保障,從來不敢讓自己的軍隊深入內地,大家事實上打了一個平手。
蒙古西征其實并不是光靠騎射手,蒙古軍隊是當時世界上軍紀最最嚴格的,除了輕騎兵還有不錯的重騎兵和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攻城武器。
蒙古將領們經驗豐富,作戰指揮周密,各級將官嚴格服從命令,再加上游牧民族特有的長途越野生存能力,所以打遍歐亞大陸。
西征的蒙古騎兵其實裝備精良的重騎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蒙古人的這種狀態并沒有持續太多時間,很快蒙古人也逐漸腐化戰斗力削弱。
阿音扎魯特戰役失敗以后,伊兒汗國在和馬穆魯克王朝的幾十年戰爭中始終沒有占到便宜。
14世紀以后金帳汗國與東歐國家的疆界基本上就大致定了下來,韃靼人已經不能夠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地攻城略地了,只能保持對俄羅斯各公國的宗主權和南俄草原的占領。
金帳汗國的札尼別汗被弒殺以后,開始內訌,但是韃靼人仍然依靠騎兵機動性在遼闊的原野上到處掠人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