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之中就有這樣的橋段,燕青與李逵等人扮客商潛入東京城看花燈,先去了桑家瓦子,這桑家瓦子便是其中很有名的一處瓦市。
當時李逵定要進到里面去看一看,正遇到有說書先生在講《三國志》中“關云長刮骨療毒”這一段,李逵聽得興起,高聲叫好。
燕青就拉住他道:“李大哥,你怎地好村!勾欄瓦舍,如何使得大驚小怪這等叫!”
除了演藝人的表演之外,所有人都是很規矩的在那欣賞,如有旁人高聲喧嘩,還會被人自覺地進行阻止。
勾欄院內一般都是專業的商演舞臺,如京城這類比較繁華的地方,里面大大小小的班子有很多,基本上各個地方的都有,而一些小地方的勾欄基本就是以本地及周邊的班子為主。
在古代,一般的民間演出基本都是露天為主,但是在這種成規模的勾欄內,考慮到天氣對演出的影響,因此給造成了全封閉型。
這樣無論冬夏無論風雪天氣均可讓觀眾舒服的在里面觀看欣賞,同時也更加地便于管理。
既然是屬于商演,去觀看的人自然是要付錢的。
與那些在天橋廣場上賣藝的不同,那些人靠的是圍觀之人的打賞,表演之后才會有賞錢。
表演的若是精彩還行,但若是表演的不受歡迎,那些圍觀者就會選擇離開。
而勾欄院內的表演則不同,想進去觀看表演必須要先買門票才行,否則就躲在墻根處遠遠的聽別人熱鬧。
當然也有一些勾欄院是可以免費進入的,但每到表演一個節目之前,就會有專人出場,對眾人講解接下來將要表演的節目,然后會向眾人討要賞錢。
這個人自然一定是要口才好才行,來的人雖然都是來看表演的,但若是有好口才之人提前助興,自然也會不吝打賞。
所以說,一般的那些無名的或者是僅僅是過路的藝人基本是別想輕易就能進到勾欄院中表演,而只能屈就于天橋或者廣場之上賣藝。
勾欄的搭建還借鑒了當時廟會戲臺的一些特征,里面設有高出地面的戲臺,戲臺之上有樂床,之后是戲房。
而從戲房到戲臺之間的通道被稱作“鬼門道”,亦稱“古門道”。
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演員們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已作古的歷史人物。
蘇東坡就曾有詩云道:“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門道。”這里講的就是勾欄之事。
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進來,在各個勾欄之外,管理人員還會在門口張貼“招子”,就類似于如今的海報,上面列明當日所演的節目及演員。
在瓦舍之中不止有大小勾欄,還有各種商鋪飯店,因此其不只是一個娛樂場所,還是一個極易聚齊人氣的大商市。
里面魚龍混雜,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各個階層的人都會有。
在宋代時,勾欄院幾乎被所有人所喜愛,無論城市大小,都會有勾欄存在,也因此出現了許多身具各種才藝的傳奇之人。
被許多傳奇話本中所鐘愛能迷倒皇帝的北宋歌伎李師師就是出身于勾欄院內,還有《水滸傳》中的閻婆惜亦是勾欄出身,均是能書會畫、歌舞俱佳之女子。
因此,當時的勾欄其實就跟后世的娛樂圈沒什么兩樣。
要不你有才藝,要不你有樣貌,或者才貌俱佳。
兩樣都沒有的人,在那個地方也只能去給人跑腿打雜。
韋公爺很喜歡在勾欄院流連忘返,但并沒有找亂七八糟的女人,再漂亮也能忍住,韋寶在這方面還是挺潔身自好的,當然,與他身邊的女人姿色出眾,而且數量不少也有關系。
光是美女秘書就有上百人之多。
都是從幾百萬人當中挑選出來的。
別說風花雪月的女子,韋寶就連身邊的美女秘書,也很少碰,頂多情緒來的時候,說說笑話,動手動腳,弄點小情調,尚沒有動過真格的。
還有那一群專門服侍韋公爺生活洗漱這些事的朝鮮女子,韋寶也一個沒有動過。
當然,這與韋寶有大志向也有一定的關系,對于韋寶來說,每天的玩樂,也是一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