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有一座名山,名曰龍虎山。
傳說中,正一道張道陵曾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此山因而得名。
然而,事實上,龍虎山卻是武道界一方巨擘,在武道界擁有極高的地位。
自張道陵張天師,立下龍虎山道統,創下正一道,羽化飛升后,龍虎山綿延至今兩千余年,在歷史中留下了赫赫威名。
降妖除魔,剪除不平。
一代代龍虎山弟子下山入世,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
龍虎山掌教,傳到至今已有四十七代,這掌教并非是外山那些糊弄人的掌事,而是龍虎山內山武者的領袖,是龍虎山真正的主人。
內山亦是被法陣層層遮掩,尋常之人,連看到都不能。
巨大的雕像足有四十五座,橫列在內山掌教臺上,那雕像白云繚繞,霧氣滋生,雕刻的都是龍虎山歷代掌教生前的英姿。
最后一座雕像處,一個鶴發童顏,眉心有一顆紅痣的道士,正盤膝坐在雕像下修煉。
道士正是龍虎山現任掌教,張全功。
口鼻處一道猶如白煙的氣息經久不散,一呼一吸間,白氣射入口中,發出暴鳴聲,這神奇的一幕足可以表明張全功修為的深厚。
嗖!嗖!嗖!
三道身影如風般突然出現在張全功的面前。
一位是胖道士,手拿拂塵,嘴角笑呵呵的,一位是干瘦的男子,邋里邋遢,要不是身上那件油汪汪的道袍,很難讓人相信,他是修道之人。至于最后一人,卻是一名道姑打扮的中年女子,他們三人都是是龍虎山的長老。
胖道士道號為納海,另一名干瘦的道士叫青藤子,最后的那名道姑喚作藍月。
他們都看著閉目修煉的張全功,一齊道:“掌教,二十年之期到了。”
張全功睜開眼睛,收功而立。
看著面前的三位長老在云霧中,身上還有著露水,張全功面露一絲慚愧和欣慰。
“納海,青藤子,藍月,我閉關的日子里,辛苦你們了,替我打理門內事務。”
張全功向著三人,鞠了一躬。
“掌教不可!”
“你在掌教臺閉關,這些門內事務本就應該由我們處理,談不上辛苦。”
“是啊,掌教,你這樣可是折煞了我等。”
三人連忙道。
張全功點點頭。
抬頭看望自己身后的雕像,心里升起一股惆悵。
那四十五座雕像之后,原本應該再有一座雕像的地方,此時,卻是空蕩蕩的。
“二十年了,三位長老,我們這就啟程吧。”
四人腳下生風,幾個起落間邊消失在了掌教臺。
惜玉閣。
柳玉龍帶著柳讓,來到了惜玉閣所在小島的最深處。
那是島中央的一一個水潭,方圓不過數百來米。
潭水的中央是一個石臺,石臺中央是一個男子巨大的雕像。
這石臺下,有人守衛,守衛看到是柳玉龍,才讓開了身子,讓柳玉龍走上石臺。
再次抬起頭,這雕像才顯得清晰起來。
這雕刻的是一個年輕男子,身穿道袍,手持寶劍,腳下踩著一條猙獰巨蟒。
他怒目圓睜,如同道教神祇般,帶著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