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博華放開了抵抗配合,寄生指令的血線便鉆入了腦海當中。
剎那間,眼前只剩下了一片虛無的漆黑當中。
一束光從不可測的上方落下后,照射在了前方,而光亮下站著一個年近五十的中年人。
“你是誰”王博華問道。
中年人微微一笑后,說道,“剛剛還叫我明哥的,現在是不是要改口叫我叔了”
這中年人正是前世被執行死刑穿越而來的李明。
看著張開嘴不知道說什么的王博華,中年李明繼續說道,“你的發小在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死了,不過我大你幾十歲,你叫這幾年的哥不吃虧。”
震驚之余,以往那些對于李明突然間巨大變化的疑惑頓時有了解釋。。
這種事情一時間太讓人難以接受,王博華緩了緩,下意識的做出了吞咽口水的動作,然后深吸一口氣問道,“這是什么地方。”
環顧了四周一圈后,中年李明淡淡的說道,“這是我記憶中上輩子被執行死刑后所感知到的一片虛無的世界,我在這里不知道游蕩了多久,直到出現了一個正在閉合的裂縫,于是李明就變成了李明。”
頓了頓后,中年李明繼續說道,“雖然在記憶里時間充裕,不過我們還是言歸正傳吧。”
王博華點了點頭。
中年李明一抬手,黑暗驅散,二人便站在了一座遠比這個世界城市都要繁華的城市上空,像是神明一般的俯視著蒼生。
“于我,不管是哪個世界,它們到底是什么樣子我都不關心,我只是有個執念,那就是想試試某個人未曾完成的實驗到底有沒有可能完成。
而他實驗的就是能不能證實完美的理想國到底會不會實現。”
“理想國”王博華若有所思的說道,“那是什么樣的”
“那是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態,在那樣的社會中,人人有尊嚴,公平、正義、和諧,人對美好生活的合理需要不斷得到滿足和提高,每個人都能夠不被異化,不遭受饑餓、戰亂,痛苦,人與人之間和諧共生,并且不再有剝削、不再有欺騙。
所有的矛盾會相互諒解,人們包容,團結協作,沖突內解,共同生存發展的思想與智慧。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它是人類社會中所認知的最完美形態,人們把它叫做烏托邦。”
“烏托邦什么意思”王博華問道。
“你自己看,認真聽,你要的答案都在這里。”
身邊的畫面開始倒退,那顆藍色星球上千年來的歷史,以一幅幅短暫加速的畫面開始在天空上展示,而中年李明的聲音則成為了畫外音,
“烏托邦,本意是不存在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一種不可實現的空想形態。這是因為人有著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那就是人的永遠得不到滿足,所以人本能都在競爭,都在掠奪資源。
人類以貪欲為利器,激發潛能披荊斬棘,以謊言為神兵打造共識戰無不勝,相對于這個星球上其他的生命來說,成為了最終的勝者。
可是無限的,可資源的總量是相對有限的,那么人所具有的創造力和優點必然會導致資源的積累,于是分配制度成了一個不可解決的天塹。
私有制是萬惡之源,他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基石,但同時只要有它存在,就不能根除貪婪、爭訟、掠奪、戰爭以及一切社會不安的因素。在這種制度下,總是少數兇狠狡詐的人占優勢。
另一種制度下,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會極大
的泯滅人的差異,削減創造性和競爭力,消磨個體的積極性,從而導致生產力崩塌”
貧瘠、破敗、混亂、戰爭、興盛、鼎盛、混亂、破敗、貧瘠。
一幅幅不同卻雷同的畫卷在眼前鋪開,而王博華卻在其中看到了中年李明的經歷,那一幕幕無比真實而深刻的場景雖然以極快的速度閃過,但在意識鏈接下,王博華仿佛在其中經歷了另一個人生。
懷繞著的旁白繼續,王博華逐漸明了了李明的思想真真正正的模樣。
“你可以看到,千百年來,人與人一直在互相吞噬,但同時也在幻想烏托邦的存在,可即使這樣,還是在無意識下于族群內創造出掌控所有生產生活資料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