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李明吊兒郎當的說道。
“所以你馬上就要死了。”李明的態度實在讓黎硯修難以忍受,于是忍不住開口譏諷道。
似乎這句話觸動了什么地方,于是李明收斂了臉上令人厭惡的笑意,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像是莫驚春一般的學者的虔誠。
“死刑”李明重復道。
“怎么了怕了”黎硯修眉毛一挑問道。
搖了搖頭,李明繼續說道,“我在想一個有趣的問題,有興趣聽嗎”
“說說看。”
再次點燃一根煙后,李明緩緩說道,
“死刑,是人類刑法的天花板。
在漫長的歷史和道德的演變過程當中,死刑的社會意義和作用也在不斷的變化。
西方基于某種意識形態的道德感下,認為死刑是一種剝奪,生命權利是至高無上的,或許某個人有罪,但是除了神,沒有人應該擁有能夠剝奪他人生命的權利。剝奪生命無法讓社會進化,而只有人們放下仇恨,才能得到救贖。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的空想主義,大致如是。
而東方認為剝奪生命的意義在于懲罰和敬畏,死刑嚴懲犯罪者、威懾和教育有犯罪企圖者,保護守法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穩定社會治安秩序。靈魂之尊嚴不容侵犯,既然所犯下的罪愆是生命的隕落或者隱形龐大的惡劣,因此應該以同等高度的生命之誠意來道歉,哪怕是被迫的。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同態復仇,大致如是。
不談這些各執一詞常年不休的爭執,但從邏輯上看,你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
兩者從底層邏輯上來看,一個認為生命的價值是沒有衡量尺度的,而另一個則是設定了與死亡對應的很多罪惡砝碼。
本質上來說,一個觀念相信世界是因為美好而前行,另一個觀念則認為世界是因為丑惡而自轉。
細細琢磨起來,著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略微停頓后,李明繼續問道,“你更傾向于這二者的前者,而我則是后者。”
隨著李明的娓娓道來,黎硯修似乎重新認識了眼前的這個男人,于是也認真了起來,“光與暗從來都是一同存在的,或許這個世界真的是因為丑惡而自傳,但這并不妨礙人們相信他是美好的而前行。”
“你老老實實的,這輩子累死能掙一個億嗎”李明突然開口說道。
突然的發問讓黎硯修一愣,下意識的搖了搖頭。
煙霧繚繞中,李明瞇起了眼眸,夾著煙繼續說道,
“s市有一條河,將城市分割成了兩半。
一邊是摩天大廈,另一邊還有住在群租房里餓哭的孩子。
一邊人們五世同堂蝸居于此,另一邊則是金碧輝煌紙醉金迷。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的人肚子空空,有的則將黃金包裹住食物吞入腹中。
老老實實的窮苦一生,作奸犯科的富得流油,這是永恒不變的規律。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背地里一肚子男盜女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