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李魚介紹完這一切,李昞吐了口氣,沒了繼續說下去的興致,揮了揮手道:
“今日就到這里罷,該對你說的已然全部告知與你了,日后好自為之。
“還有,太平道傳承上的因果不可大意,哪怕有孤對你說的避劫之法也當慎重,莫要抱著僥幸心理。”
雖然是祂將一百七十卷《太平青領書》傳授給李魚,此舉也征得了李魚的同意,但如今到了此節,李昞心中還是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不知自身所做,究竟是對是錯。
“昔年之事,畢竟是孤最為悔痛之事。若是那一系列事件不曾發生,我李唐國祚能達八百載,孤便能試著憑借國運突破刺喜之境,成為大道神同一級的存在,只可惜被佛門橫插一手,斷了孤成道之念!
“哼,如今機會再度出現,孤可不會輕易拱手讓人了。”
念及此節,祂再看李魚時,便就難以避免地帶上了一些額外的情緒。
對于輔德王的注視,李魚略有所覺,但并未想太多。此時的他,卻是在回想《太平青領書》中開篇所言:
“‘若此法流行,即是太平之時。故此經云,應感而現,事已即藏’,換句話來說,太平經出世,不就是天下大亂,災厲橫流之時,亟需受法者去蕩平四方,肅清寰宇嗎?”
李魚心中凜然。
“難道刨去被后人所附加的、建立黃天之世的因果,太平經上還有如此沉重的一份因果嗎?”
雖然這只是毫無依據的猜測,但李魚卻似勘破了什么奧秘,體內只是一個雛形的太平道法力:上皇洞平法力微微一動,蛻變的速度便更快了一分,自身陰神凝實的進度也加快了些許。
——從輔德王手中得到《太平青領書》的這半個月中,李魚將自身原本所修的《重道延命方》和《胞胎陰陽規矩正行消惡圖》重新整合了一番,將這兩道本就是《太平青領書》中的傳承復又歸入整本太平經中去,將二者之間的一些滯塞不諧之感悉數消弭,體內誕出的一道微弱無名法力也逐漸被轉化為太平經中所記載的真傳法力:上皇洞平法力。
所謂法力者,便是修行之士開始煉精化氣后體內所成的一股真氣,混合天地間元氣所成,其間還夾雜了一些心神念頭,或者說魂魄之力。
如那等觀想符箓、煉己存誠之輩,便是借著存思天地間某種精神的形象,或化神祇,或成符箓,以此引出自身心念,將體內的真氣勾動存想的精神,進而化為丹田中的一點法力種子。
之后,便是緩慢壯大法力種子,筑基培藥、坎離**,進而采藥歸鼎,按周天火候進行乾坤**的步驟。
再之后,便是丹碎嬰兒出,十月養胎,移神換鼎的功夫,將元嬰由下田氣海挪移至中田絳宮,再由中宮直升上黃——上黃曰泥丸,又曰天谷,人身至清之境也。
這便是煉氣化神的修行,褪去元嬰神魂之中的陰滓,純化為陽質,便可離地化作地仙,自此陽神長生住世,不死于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