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之爭上升為政客的利益之爭。
這件事在球員內部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他們對基斯·帕特里克的評價表示生氣,每個人都想站出來幫戴夫·賓說話。
賓的退役球衣飄揚在奧本山宮殿的上空,如今他們可以算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互相關照是應該的。
結果,最該發聲的莫蒙塵在事發當天,找隊內的統計師道格拉斯·希德要走了凱爾特人和步行者的Game1錄像帶。
步行者打出了東部第二戰績,凱爾特人緊隨其后。
凱爾特人在首輪橫掃老鷹,次輪對步行者,賽前,莫蒙塵認為步行者會贏得第一場對決。
他們在常規賽交過手,就實力來說,步行者應該強于凱爾特人,他們打球的人更多,而且沒有明顯的老化,反觀凱爾特人就一個鄧肯——雖然鄧肯很強,架不住皮蒂諾能糟蹋啊——結果,他們輸掉了第一場。
至此,他們失去了主場優勢。
這很關鍵,就像魔術也想贏下第一場似的。
對后置位的球隊而言,打贏第一場比賽極為關鍵。
后置位的球隊對待系列賽前兩場的方式,大多都是從對方的主場偷走一場比賽,只要把對方的主場優勢打掉,接下來再回主場慢慢磨。
如果偷不掉對方的主場優勢,甚至在對方的主場打得很難看,回到自己的主場,那面臨的壓力將是難以想象的。
莫蒙塵獨自坐在錄像分析室,只有他一個人。
他把DVD錄像帶放進去。
比賽開始了。
依然是皮蒂諾的前場緊逼策略,這套打法已經證明在NBA是行不通的。
NCAA天賦有限,雖然每年都有天才高中生加盟,加深聯盟的天賦池,但一級聯盟學校眾多,而且近來退學生越來越多,天賦異稟的新人個個向錢看齊,像以前那樣在大學埋頭苦干四年,將各項技藝磨練到成熟再去闖蕩NBA的模板已經被淘汰。
球隊看重潛力,天才想早點賺錢,兩全其美,受傷的是學校,聯盟的天賦也遭到稀釋。
因此,皮蒂諾的前場緊逼策略才能有效實施。
缺乏絕對的天賦,那些缺乏天賦的球員憑借努力,將身體練壯,再加上幾年的磨合,自然可以靠緊逼打得各隊沒有脾氣。
可是NBA不同,這里聚集了世界最頂級的天賦。
想靠緊逼打死人?那簡直是開玩笑。
在NBA,緊逼是一種手段,一種策略,一種示威,一種無可奈何的最后一搏。
“鮑文上了首發?”
莫蒙塵發現問題了。
除了保持前場緊逼這一具有皮蒂諾特色的戰術,凱爾特人的打法已經徹底改變。
莫蒙塵只看了第一節。
鄧肯打了八分鐘,這八分鐘內,他支配了90%的球。
不是他進攻,就是以他作為進攻發起點吸引包夾傳球,皮蒂諾把鄧肯當馬龍來用,只不過,凱爾特人沒有斯托克頓。
“即使是提前防備,你這也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