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兩人又在縣里逛了一圈,買了點生活用品,便一起回村了。
“晚上過來吃飯。”姚素秋在丁字路口下車,不忘提醒戴雋。
“好,我準時過去。”
等姚素秋拎著東西到家時,孔玉蓮正在院子里包裹她嫁妝,嶄新的自行車縫紉機被一條條碎步包裹著,看著跟傷殘了似的。
“娘,你這是做啥?”
“秋兒回來了啊,我幫你把聘禮包一包收起來,萬一生銹就不好看了。”說著,孔玉蓮又撕了一條布,一圈一圈的纏著。
姚素秋:“……”
她娘還真準備讓她把這些帶回婆家的?
等她跟戴雋結婚,都是兩年后的事兒了,到那時,她定然是要買小轎車的。
“娘,自行車放到家里用,縫紉機上了油,你跟大姐學一學,以后跟我們做衣裳,就不用一針一針的縫了,咱家人多,以后做的衣裳也多,學會蹬縫紉機很有必要。”
聽著閨女的語氣,孔玉蓮一愣,“可是這些都是你的聘禮,以后要隨著嫁妝一起去婆家的啊?”
她這閨女咋這么實誠呢。
“娘,戴雋下的聘禮本來就是讓家里用的,你也知道,我不善針線,要這縫紉機何用?看著它開花嗎?”
說著,姚素秋過去把碎布條扯下來,
“你和大姐學會了,我們才有新衣裳穿,我又不傻。”
“噗~,娘看你也不精。”
孔玉蓮被閨女逗樂了,“娘聽你的,不收起來了,就放到家里用。”
入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冷,大家又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兩個定親的年輕人,也各忙各的,姚素秋和戴雋縣里村里兩頭跑,但不妨礙兩人在一起培養感情。
咳咳……當然,某人也因為嘗到了甜頭,動不動就耍下流氓,每次都是在姚素秋發火之前,及時剎車,倒是沒有因為這個打起來。
轉眼之間,就進入臘月了。
寒風呼呼,凍得人縮起了脖子。
大棚蔬菜四角的煤爐子都點上了,汽油燈更是二十四亮著,棚內溫暖如春,只穿一件襯衣便可。
有時干活熱了,直接穿挑梁背心也不冷,比起外面天寒地凍的氣溫,大棚內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也就是因為如此,進入貓冬的季節后,村里人閑了,總會時不時地有人往大棚里湊。
除了好奇棚里的蔬菜,就是想蹭暖。
人一多,溫度難免泄露,姚老三兩口子天天在棚內干活,就算不看體溫計,也覺察到了溫度變化。
都是鄰里鄰居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太難聽的話兩口子也說不出口,委婉說明情況,有些人壓根裝作聽不懂,該來還是來。
姚素秋從縣里回來后,聽到娘的抱怨,看著棚里的黃瓜架,番茄架,明顯沒有上次精神。
爹娘都是勤快人,自從侍弄大棚之后,吃住都在大棚,地上連一顆多余的雜草都見不著。
上次去縣里的時候,黃瓜就爬上了架,開出小黃花掛上了瓜,就連番茄的品質也不錯,有些開花早的番茄已經長得雞蛋大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