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三說著,看著眼前一片綠油油,“就是這價格,怎么定?”
“爹,你看這天陰的,夜里可能有雪,路上不好走,不過這也是好機會,番茄黃瓜都賣一塊錢一斤,包括矮腳青。”
“一塊?是不是太貴了?”
首先驚呼的就是孔玉蓮,平時這些都是吃慣了的,要是一塊錢一斤,那他們一天得吃掉多少錢?
默默在心里算了下,哎呦,不能算,越算越心疼。
“娘,怎么就貴了?你別忘了現在是什么季節?”
姚素秋看著娘捂著胸口,無奈的搖搖頭。
“還有咱們的大棚,建造起來花費了多少錢?一個棚子四個煤爐子,兩個棚就是八個,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燒著,可都是錢呢。”
孔玉蓮一愣,可不咋的,閨女運回來一大車的散煤,攤煤餅,壓煤球,都是他們親自動手弄得,怎么能忘得了。
“可是以前的黃瓜番茄都是七八分,現在買一塊,有人買嗎?”
這個問題,不但孔玉蓮關心,全家人都關心。
幾雙眼睛齊刷刷的盯著姚素秋。
“咋就沒人買了?要知道物以稀為貴,天寒地凍的,整個大集,都沒有一點綠色,咱們的菜一出現,必定不會錯。”
不是她敢說大話,自然是得了經驗才敢這么說。
自從進入臘月后,她就跟陳松張柏交代了,接受年貨預定,越往后價格越高。
這陣子單是預定的單子,就厚厚一摞了,她稍稍看了下,有一萬斤左右。
而且,臘月十五過后,攤位上的菜全部重新定價,黃瓜番茄已經已經漲到兩塊錢一斤了,矮腳青一塊五一斤。
倒不是因為矮腳青不值錢,而是她農場的矮腳青簡直太高產,三五天一茬,一次好幾千斤,存貨太多。
不光是她的蔬菜貴,越臨近年關,所有的東西都一個勁兒的漲價,就連白菜豆腐的價格都翻了兩倍多。
就算鄉下沒有縣城消費高,但是大家忙活一年,總要犒勞一下自己的。
所以,她才定了個折中的價格,一塊錢。
其實,鄉下的消費能力也不能小窺,別看有些人不顯山不漏水的,但日子過卻過的有滋有味,手中寬裕著呢。
自從土地分產到戶之后,很多頭腦靈活的人家,都開始了搞養殖,雞鴨鵝,牛羊的養殖戶出現不少。
這些可都是錢。
姚素秋把利弊跟爹娘掰開揉碎的說了一遍,之后看著他們半信半疑,只能無奈的聳了下肩膀。
“這樣吧,明日第一天,咱們少帶點,黃瓜番茄,矮腳青各兩筐,賣完賣不完都回來。實在不行,我就拉走,去縣里賣,城里人有工資,大過年的,誰不喜歡吃點稀罕的?”
姚老三兩口子對視一眼,一咬牙,“成,就按秋兒說的辦。”
商量后,一家子齊動員,開始摘菜,裝框,矮腳青一層一層的摞好,清脆的顏色,一顆一顆的跟花兒一樣。
弄好后,孔玉蓮招呼幾個人回家休息。
“時候不早了,都回去睡,明日一大早,我們跟秋兒一起趕集賣菜,你們幾個明天起來再過來看守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