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說的沒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好吃的,必然能引來人。”戴雋牽著她的手,讓她注意腳下,這個地方雜亂,是不是就有小孩子竄出來。
地道的小吃,往往隱秘在胡同深處,這點姚素秋還是知道的,讓她好奇的就是,戴雋竟然有隱藏的吃貨體質。
看看這周圍的環境,真是說不上好,七八十年代的京都,棚戶區其實很多,小胡同四合院也是一大特色,后期為了保留一些時代色彩,還進行了修繕保護。
不久之后,拆遷這個詞會成為大熱門,棚戶改造,把居民挪進了高樓大廈,好多人一拆暴富成為款爺。
但現在這時期,大家還沒有這個意識。
跟著戴雋走進一個狹窄的胡同,片刻后,兩人站在一個油布搭建的棚子下,
“牛大爺,忙著呢。”
“喲,雋小子,有陣子沒見了。”
說話的是一個膀大腰圓的胖大叔,腰間圍著個白色的圍裙,光頭一根毛都沒有,油光锃亮的,點上芥子就能當和尚。
此時,他手中拎著一個兩股叉,面前擺放著一口大鍋,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
“昨天才回來,想著牛大爺的手藝,就跑來了。”
戴雋帶著姚素秋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下,
“老樣子,兩份。”
“得咧,您稍等,”
牛大爺答應一聲,握著兩股叉在鍋里撈出一節大腸,一塊肺片,一塊豬肝,豬肚……每一樣切一塊,淋上蒜汁辣椒汁兒,一個燒餅,澆上原湯。
“兩碗得嘞,兩位慢用。”牛大爺肩膀上搭了一個白毛巾,笑的和藹可親的。
“大爺過年收攤不?”戴雋看著牛大爺,笑聲問候了一聲。
“托福,再干兩天,大爺就收攤了,忙了一年,我也要去探望幾個朋友,元宵節之前,就別過來了。”
牛大爺說著,看了眼姚素秋,臉上頓時笑成了一朵菊花,“小子好福氣。”
“多謝牛大爺。”
戴雋一笑,他明白牛大爺的意思,一般的姑娘,不愿意吃這些東西,一來怕有味,二來不好意思,怕人笑話。
秋兒性格爽利,小姑娘的矯情在她身上壓根看不到。
姚素秋沖牛大爺笑笑,拿起筷子拌勻了,夾起一塊豬肺送進嘴里嚼了嚼,心里不得不承認。
牛大爺把下水處理的很干凈,軟糯香,沒有雜味。
“怎么樣?”
姚素秋點點頭,”味道不錯,蒜香濃郁,味道足。”
“這周圍,都知道牛大爺的手藝,很多人慕名而來。”
京都的鹵煮說白了就是豬下水的所有掛件,以前都是販夫走卒們才吃的東西,一般人接受不了。
后來慢慢的喜歡的人越來越多,牛大爺做鹵煮有一手,名聲慢慢就傳開了。
以前不讓做買賣,為了生計,牛大爺就在自家偷偷做,大家拿糧食來換,也是冒著極大風險的。現在放開了,牛大爺第一時間就在胡同口支起來棚子,一開始生意就特別好,養家糊口也就沒問題了。
一碗鹵煮下肚,姚素秋就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