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說的沒有水分,是他內心的想法,老爺子性格好,眼神透著對小輩的慈愛,這些可裝不出來。
再說,老爺子是秋兒尊敬的長輩,愛屋及烏,他也會尊敬老爺子。
姚老三在旁邊作陪,聽著戴雋的話神色一怔,看著兩人相談甚歡的模樣心里又忍不住想起小戴跟爹一起說話的場景。
那種淡淡的距離感,讓人明顯感覺到,兩人除了客氣,沒有別的。
作為晚輩,小戴態度不錯,語氣也聽不出太大差別,但是跟眼前這種其樂融融的景象卻差別很大。
特別是院子里的氣氛,輕松的很,一點壓抑的感覺都沒有。
果然,人跟人是不一樣的,他爹娘在的地方,從來沒有這種氛圍。
心里冒出這個想法時,姚老三看到岳丈捋著胡子仰著頭,哈哈大笑。
從進門到現在,老頭被孩子們逗樂好幾次了。
朱大爺以前曾經說過,人跟人講究個眼圈,沒眼緣的人湊在一起,怎么著都別扭。
有眼緣的人,就算半年未見,一見面也親切的不行。
以前他聽聽就過了,現在看來,應該是有幾分道理的。
有些時候,環境造就人的性格,姚老三就是個中規中矩的鄉下漢子,認識幾個字,但最多的還是言傳身教的守舊思想左右著他的人生軌跡。
都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有腦子靈活的就是憨厚的。
作為爹娘,十個手指伸出來有長短,孩子多了,想要一碗水端平,也不是說說話的事兒。
所以,有些孩子心眼活泛,早早的就知道討好爹娘,嘴甜,又會哭,自然能多得一些父母的關注。
當然,這樣的孩子大多都是自私的性格。
還有些孩子,就比如姚老三,懂事的早,早早的就知道父母不易,從小就開始力所能及的幫爹娘減輕負擔,讓爹娘少操心,時間久了,給爹娘的感覺也就固定了。
因為爹娘知道,就算不管不問,他也能活的好好的,時不時地還能幫助家里人,久而久之的,也就習慣了。
那些爹娘不重視的孩子,真的不需要關愛嗎?
恰恰相反,他們也想得到父母的關注,哪怕是問候一句,也能讓他們高興半天,覺得自己被重視了,而且越是這樣,他們越是孝順,就希望能得到父母多一眼的關注。
再看那些靠嘴甜靠撒嬌的孩子,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得到父愛母愛,反倒不怎么珍惜。
所以眼下的姚老三,就是那個憨厚到對爹娘無限服從卻得不到重視的兒子。
一次次的捧著真心送到爹娘面前,一次次的被踩成渣渣。
他心里也痛苦,也會掙扎,當然也會羨慕,偶爾爆發時,也挺兇巴巴的……一旦面對父母的要求,依舊無法說出決絕的話,依舊活在掙扎痛苦中。
他希望被理解,希望別人知道他的苦心,他的不容易,卻不知道因為自己無原則的妥協,給身邊的人帶來多少困擾和煩惱。
現在看到岳丈對和藹可親的對待孩子們,心里不舒服同時,更多的卻是羨慕。
姚素秋洗了蘋果端出來,就看到她爹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坐在那里,聽著姥爺跟戴雋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