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圣母,不但不是,還是個合格的商人,做了好事,自然得收一波好名聲,如此才利于她后期開展工作啊。
姚素秋能想到的,戴雋也可以想得到,對此他也很贊同,
“我看可以,反正要租倉庫,索性注冊個公司,一起辦手續,等手續批復下來,再購買幾臺磨面機,雇傭一批工人,就可以開展工作。”
兩人說干就干,戴雋用完早飯,打了幾個電話,就出發了。
姚素秋這邊也沒閑著,繼續她的論文。
沒辦法,以她對華大夫的了解,那人過不了多久,就得打電話詢問她的進展。
下午五點,戴雋打電話過來,告訴她孩子找到了。
對于這個消息,姚素秋愣了下,直接跟戴雋碰了頭,按照郝雷給出的地址,兩人一路來到城南的一處院子。
“就是前面那家,姓張,是造紙廠的職工,家里兩個男娃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初中,張大嫂一心想要個閨女,卻一直沒實現,昨天家里突然多了一個孩子,雷子派去的人協同居委會的人一起去詢問情況,張師傅一口咬定那孩子是遠方親戚家的孩子,送給他們養的。”
“她們看著娃兒可憐,與其沒飯吃養不活,還不如留下給她一口飯吃,就當是行善積德了……”
當然,這是官方說辭,掩人耳目罷了。
私下里,雷子已經知道,張家夫婦掏了一百塊錢給對方,說是營養費什么的。
姚素秋看著面前的小院,緊閉的大門,通過門縫往里看,院子的晾衣繩上,掛著一塊塊的尿布,小娃兒的衣裳,其中有一件貼身的紅色小肚兜,上面繡著倆黃色的字體,丫丫。
她記得李念香提過一嘴,她閨女的小名就叫丫丫。
有了這個貼身的肚兜,基本可以確定這娃兒就是李念香閨女了。
“雷子已經排查過了,整個縣城,就他們家突然多一個孩子,至于在廁所門口抱孩子的人,暫時還沒有找到,幾經轉手,不好找。張家夫妻一口咬定孩子是遠方親戚的,如果沒人報案,就算知道有貓膩,也沒人追查,否則那孩子只能送到福利院。”
現在的福利院管理并不完善,還不如在養在這里。
戴雋的意思姚素秋明白,她才不要告訴李念香。
“我就是好奇,并沒有想給李念香找孩子的意思。我早就說了,與其在親爹媽那里被嫌棄,還不如找個好人家養著。”
田家能丟一次,也能丟第二次,這個丫丫生在田家,就注定命運多舛。
兩人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就轉身離開了,沒出多遠,就聽到了孩子的哭鬧聲和一個女人哄孩子的聲音。
駐足聽了一會兒,姚素秋扯了下嘴角,這么小的孩子,誰養大是誰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姚素秋和戴雋各忙各的,一個星期后,戴雋通知她,準備資料,去簽合同。
城東有個罐頭廠倒閉了,廠房,倉庫,部分工人都在,還有一臺封口機器。
雙方協商好,簽訂租賃合同,法律公證,租期三十年正,罐頭廠被姚素秋改名為嘉禾糧油廠。
她就是嘉禾糧油的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