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娘提了一嘴后,姚素秋便驅車去了工廠,簡單的給工人說了幾句鼓勵語,就讓呂主任指揮著開工了。
當第一桶金黃色的油從流水線上下來時,呂主任直接拿到了姚素秋面前,“廠長,一切順利。”
“你做的很好,工人的手法也很熟練,證明你前期的培訓很有效率。”
姚素秋夸贊一句,想了下,又吩咐了一句,
“回頭帶著油去化驗,弄個營養表出來,到時候跟商標做在一起,貼在油桶上,如此也方便民眾自由選擇。”
“好的廠長,我馬上去辦。”
呂主任一聽,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有了營養表,大家選購起來,自然更傾向于營養含量更加清晰的品牌。
看著面前的油桶,姚素秋向戴雋提議,
“第一桶油誕生,我們要不要帶一些回家嘗嘗?”
“我看可以。”
這個榨油設備在國內屬于最先進的機器,訂購時,機械廠家就承諾了,他們是第一個使用新機器的廠家,給的也是推廣價。
連著在廠子里盯了幾天,又補充了庫存,保證了車間供應。
自此,糧油廠算是進入平穩的生產期。
轉眼之間,又是半個越過去了,他們家三層樓房也建好了,開始內部裝飾刷大白,建筑隊直接轉給小哥,無縫連接。
至于家具,姚素秋直接交給了娘跟師傅,按照她們自己的喜好選擇款式和顏色。
所有的事兒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直到戴雋的傷恢復如初,姚素秋才提議一起回京都。
一來她知道戴爺爺住院了,理應去看看,如果用的到她出手,輔助治療一下,也是可以的。
二來,她得回去給唐爺爺復診,老頭心梗穩定了,干媽一家對老爺子護理的很用心,每天還扶著人在院子里溜達幾圈,進行適當的機能鍛煉,現在老頭除了一些老人病,其他都不錯。
自從電話互通后,她跟干媽也會時不時地掛個電話,除了相互問候,就是詢問老爺子的狀況,期間她又傳真過去一個藥浴的方子,老爺子用的一直不錯。
還有就是,她的論文也差不多了,跟唐爺爺復診之后,載整理下,就可以交給華大夫了。
聽著姚素秋的打算,戴雋點點頭,“也行,我準備下,這兩天就走。”
商量好后,兩個各自處理手頭的工作,該交代的交代,該安排的安排,實在是拿不定注意的情況下,就打電話。
等兩人驅車到達京都后,已經三天后了。
回到三原胡同的院子,姚素秋打開門,看著干凈整潔的地面,忍不住沖戴雋感慨,
“把房子托付給周管家真是一百個放心,瞧瞧這地面,還有池子里的萬年青,都好好的。”
“周叔跟在爺爺身邊多少年了,爺爺都夸他做事兒周到仔細。”
兩人把東西放到屋里,簡單打掃一下,換了新的被褥,就在姚素秋端捏著皮水管在院子里灑水時,眼角余光就發現大門口有人探頭探腦。
“李大媽,進來坐。”
“哎喲,我就覺得是丫頭回來了,果然沒看錯。”
說話間,李大媽挎著籃子走進來,看到戴雋立馬熱情的打招呼,
“你們這小兩口終于回來了,你是不知道,咱們熟悉了以后,大媽每次路過都得看兩眼,就盼著你們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