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和氏璧
“還有什么價值過億”成龍都忍不住傻傻地問。
方醒拿起科爾森送的那塊玉璧“它值錢多了。”
所有人目光落在了那塊玉璧上,都看不懂,包括蔣晚玉帶來的鑒定師。
那塊玉璧的玉質,看上去確實達到了美玉的程度,可也不至于價值過億,比宣窯青花魚藻紋大碗,以及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還要珍貴吧
蔣晚玉帶來的鑒定師,是一位老頭,在國內也是鼎鼎大名的。
畢竟要鑒定那枚慈禧太后的夜明珠,沒點能耐的人,還真不用跟過來了。
他見方醒一本正經,不像是開玩笑,鄭重接過那塊玉璧,認真鑒定起來。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其一般把體形扁平、周邊圓形、中央有孔且邊大孔小的器物稱為壁。
考古發現,玉璧最早產生于距今約5、6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玉璧的應用范圍也極為廣泛,既是權力等級的標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為隨葬品。
眼前的這塊玉璧,他發現表面有一層皮,又有點像沁色。
看了一會,老鑒定師還是搖頭“這層皮看起來并不好,有點突兀。”
玉皮,可能有人知道是什么。
玉料在未加工前,作為一種天然礦物,往往在玉質外有一層石質包裹物,俗稱玉皮。有些玉器在制作過程中,為了設計的需要而有選擇地適當保留一些玉皮,形成巧作。
用玉皮的顏色作為玉器的巧色來點綴玉器,增加玉器的觀賞性、藝術性,早在秦漢已有,但數量不多,直到宋朝才獨創留皮之作,留皮玉器恰到好處已相當美觀。
但到清乾隆年間才專尚玉皮,留皮之作已達登峰造極。用玉皮巧色仿出土古玉的土斑和色沁,用玉皮巧色仿有寶漿的傳世古,清乾隆年間仿古水平空前絕后,真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老鑒定師總感覺,玉璧上的玉皮有點不協調。
也就是說,這件玉在雕琢的時候,沒有巧妙地利用玉皮做文章。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個敗筆。
那么,眼前的這塊玉璧,老鑒定師是真的不看好。
“這塊玉璧,是有特殊意義嗎”夏雨皺眉問道。
方醒反問“你們能看出來這件玉璧的年代嗎”
老鑒定師捋了捋胡子,笑道“老朽沒看錯的話,應該是秦漢時期的吧”
得老師傅都這么說,成龍他們根本沒有發言權。事實上,他們也看不出來。真有那個本事,就不用靠著方醒去尋寶啦
方醒點頭“我看也是,剛才孫老您說,這玉皮有點突兀。大家都沒有往這方面想的嗎”
嗯
這話的意思是
正當大家沉思之際,方醒又拿過玉璧,用手指在玉璧表面彈了幾下。這時候,大家看到了難以置信的一幕。
只見玉璧表面的那層玉皮在方醒的弾擊下破裂開來,一層好像附在表面的薄冰碎開,露出里面的真容。
玉皮破開的地方,頓時寶光四射。光線在玉璧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大家心底只剩下一個詞,那就是珠光寶氣。
“這”孫老驚駭地望著那塊玉璧。
他忽然想起古代的一件至寶,忍不住微微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