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良也走過來,瞅了兩眼:“這桌子就值兩千多萬?”
他是不太懂的,只知道古字畫的行情,對其他的收藏品并不熱衷,也了解不多。不過,聽說過黃花梨木、金絲楠木等家具很值錢。
今天,親眼所見,算是長見識了。
“多新鮮吶!去年拍賣的,一個黃花梨木柜子,明代的,交易價五千多萬,一張凳子也兩三千萬。
講真,只要是明代的黃花梨木家具,低于五百萬的都極少。”那位專家笑道。
直播間的觀眾聽后,狂翻白眼。
低于五百萬的都少?
好狂的話呀!
明代的家具就這么值錢嗎?
他們并不知道,明代是自漢唐以來,我國家具歷史上的又一個興盛期。
隨著當時經濟的繁榮,城市的園林和住宅建設也興旺起來,貴族、富商們新建成的府第,需要裝備大量的家具,這就形成了對于家具的大量需求。
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熱衷于家具工藝的研究和家具審美的探求,他們的參與對于明代家具風格的成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鄭和下西洋,從盛產高級木材的南洋諸國,運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高檔木料,這也為明代家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這個時期的家具造型非常簡潔明快,工藝制作和使用功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品種、式樣極為豐富,成套家具的概念已經形成。
家具制作的榫卯結構極為精密,構件斷面小輪廓非常簡練,裝飾線腳做工細致,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家具樸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
“你們別以為我是明吹,實話告訴你們,明式家具雕刻是我國雕刻藝術的集大成,藝術價值極高。清朝的也不錯,但看起來雕工更加精細,實則沒有明代家具的韻味。”專家補充一句。
有人開玩笑:“明代家具藝術那么高,估計和木匠皇帝有很大關系吧?”
“別說,真有這個可能。一般皇帝喜愛的,下面的會極力去模仿討好,形成一股潮流,也就帶動了整個行業。”
很多人都知道,明熹宗不僅貪玩,而且還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僅經常沉迷于刀鋸斧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塵莫及。
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
史書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
明熹宗看不下去,自己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等,最后搞出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的床,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
此外,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
他沉迷木工,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當皇帝當到這份上,歷史上確實獨他一份。
其實,大家也沒猜錯。
明朝的家具工藝達到了歷史巔峰,確實和這位木工皇帝有著極大的關系。
無論哪個朝代,皇帝喜歡什么,民間就會流行什么。這是不可避免的,畢竟要討好皇帝嘛!
“木匠皇帝,誰呀?”
“又是一個不看歷史書的。”
“明朝的皇帝都好奇葩,工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