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八千歐元,你們剛才不是開了這個價嗎?給你們。”店長連忙拉住方醒。
那個印泥盒,重新被塞回了方醒的手中。
方醒又翻來覆去地看了一會,臉上露出猶豫,轉頭跟劉世軍說道:“感覺不太對呀!要不,就不要了吧?”
劉世軍配合表演,點頭:“還是慎重點好。”
說著,對那印泥盒指指點點。
店老板雖然聽不出中文,但看這表情和舉動,就知道對自己不利了。
眼看方醒又要塞回來,他連忙后退幾步:“OK!OK!五千歐元,這是剛才你開的價。”
不得不說,他是真的不了解那東西,好像是陶做的,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瓷器。所以,店老板真不敢賭。
之前,他給辮子男兩人開價五千歐元,其實是看中了對方的另一樣東西,才下本錢的。
方醒見此,只能勉為其難地掏出五千歐元支付。
剛拿到錢,店主那股熱情勁立即褪去,臉上帶著冷漠,返回自己的店鋪。
這翻臉也太快了吧?
然而,直播間的觀眾卻笑了。
剛才方醒和劉世軍配合演戲,果然把那貨給演了。誰都知道,被方醒看中的東西,絕對不是尋常貨色。
“好像是紫砂的。”劉世軍說道。
印泥盒,他劉世軍也見過不少,形式不一,以扁圓矮小者為常見,內盛印泥處十分平淺。
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銀、銅、鐵、象牙等多種,造型各異,雕琢精妙,可用可賞,以瓷質者為最佳。
前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說。
所以,他以往見得比較多的印泥盒,都是瓷器做的。
方醒點頭:“沒錯!是紫砂做的,準確來說,是御制彩泥堆繪山谷清幽印泥盒,清朝皇宮里的東西。”
只見眼前的印泥盒段泥為胎,質地細膩,器身渾圓周正,蓋頂部微微隆起,直壁,作玉璧底,體線勁挺,輪廓分明。
翻過來,會看到底中央模印「大清乾隆年制」雙行六字篆書款。
蓋面以紅、黑、黃、褐多種彩泥,堆刻賦色,繪山谷清幽之景于印盒蓋面上,營造出水墨暈染濃淡相宜的效果,有宋元山水之韻味。
清代宮廷紫砂壺屬實用器,而書房中的文玩器則是藝術品,數量不多,皆質量上乘,級別不可同語。
而文房器物中,筆筒和硯臺最為常見,印泥盒極為稀少,可謂鳳毛麟角,極為珍貴。
“前兩年,國內拍過一件一模一樣的,差不多七百萬人民幣。”方醒補充道。
盡管大家見識多了幾千萬,甚至價值上億的古董寶物。可聽到七百萬這個數目,還是有很多人震撼。
要知道,這印泥盒是五千歐元買來的,才幾萬塊,零頭都不到吧?
劉世軍有點痛心地錘了錘胸口,自己要是能英語交流,剛剛應該是他談價錢的,這寶貝自然也就是他的。
當然了,他不能怪方醒。
這次出來,方醒給他的好處已經足夠多的。
“那老板要是知道,得哭暈在廁所,差不多一百萬歐元的寶貝,被他五千歐賣掉。”
“人家說不準還在沾沾自喜地數錢呢!”
“所以,有時候無知才是最幸福的,沒有那么多的煩惱,糊涂點好。”
“最虧的,不應該是那位什么王爺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