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兩端,雕刻了不少人名、稱號,夏雨他們甚至看到三位皇帝的留名,其中就有宋徽宗趙佶,全都是古代的大佬。
看到這,夏雨倒吸了一口氣。
“我的天這把古琴什么來歷呀”他忍不住驚嘆道。
“看樣子,起碼都是宋代的古琴。只是,古琴收藏流行嗎”李震完全是收藏界的小白、萌新,暫時啥都不懂。
“樂器的收藏,自古至今就流行。”方醒說道。
我國古琴藝術歷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證的已有3000多年,至于有關古琴的傳說那就更早了。自從有了古琴,它就和文人們朝夕相處,是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修身之物。
到了盛唐時期,古琴已發展成為高度科學性、藝術性及實用性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品。
它是多項藝術的綜合載體,涉及木材、髹飾、斷紋、音質、品格、造型美學等方方面面。因此,鑒定古琴要比鑒定其他藝術品難得多。
“這應該是一把唐代的古琴,它的造型和風格與博大華貴的大唐國風同出一轍,都體現出盛唐時代那種氣勢宏偉、富麗堂皇的風格特征。”
方醒給大家分析,唐琴的工藝制作在繼承并吸收歷代文化藝術的基礎上,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其形體和漆色都散發著華麗潤妍、自由清新的格調,呈現出圓潤豐滿、富麗端莊的風格。
宋代的古琴一般都是漆琴,上漆的。宋琴漆胎較為細膩,金光內含,其色質溫潤,表現出一種內在、含蓄的美。宋琴的弧度漸漸扁化,造型多以仲尼式為主。
到了明代,琴的樣式就多起來。
受到統治階層的重視,上自皇室士夫,下至文人平民,皆出現很多著名琴家。明代,宗室與民間的斫琴之風盛行。
明宗室的寧王、益王、潞王都親自參與設計琴型,新增了許多式樣,這也是明朝琴文化發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明代的新增琴型主要有飛瀑連珠式、劉伯溫式、列子式。
“現在收藏界,一般把古琴收藏分為三個檔次。
唐、宋、元代的傳世名琴和明代皇室用琴為最上等。這類古琴存世量極少,能遇到一張,簡直三生有幸。
身價稍遜的是明朝文人制作的古琴,此為第二檔次。它們因為比前一類古琴存量略多,價格也就略微低些,但價格也都不是一般人可以親近的。
第三檔次的古琴為清代和民國時期的作品。此時期的古琴質量品相已遠不如前朝前代,它們的市場價值也就難望前兩類的項背。”方醒跟大家說道。
“所以,這把古琴屬于最上等的那一層次大概值多少錢”李震看著眼前的古琴問道。
“唐代的古琴,幾乎都是百萬起步的。最貴的,已經拍出上億的天價。”
唐代伏羲式古琴“大圣遺音”拍出過115億人民幣的天價,不獨有偶,一張北宋的仲尼式“松石間意”琴以136億元成交。
夏雨他們聽后,人都麻木了。
自認不是窮人,但面對動則過億的藝術品,他們有點高攀不起。
“至于這張唐代的云天仙音,我也不好說,得回去問一問趙老他們。”
不管怎樣,這張古琴價值不會低。從琴面上的雕刻,就能看出不是凡品。
方醒輕輕撥了兩下琴弦,頓時發出空靈、清幽的琴聲。
“好琴”不懂音樂的夏雨都贊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