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武將軍怒瞪著眼前熟悉的那張臉,但龍武軍輕車都尉俞將軍沒覺得自己有哪里不對。
他是率領手下軍士將刀尖對準自己的上峰將軍沒錯,可龍武將軍那是謀反啊
所謂“兵諫”簡直是放屁,京中無詔擅動兵戈就是不對,別管他有什么借口,謀反就是謀反。對于謀反逆賊,人人得而誅之,許他謀反,難不成還不許別人反他不成
況且除了這些正大光明的理由之外,俞將軍還有個私人理由,自己的兒子就在東宮為太子和太子妃效力,若真讓龍武將軍“兵諫”成功,那不是連他兒子也得跟著倒霉嘛
不得不說,龍武將軍真的是倒霉到家,俞將軍的小兒子在東宮當差,這事兒他能不知道嗎當然不可能
因此雖然俞將軍是個在龍武軍當差多年的老實人,但在“兵諫”一事上,龍武將軍信任誰,也不會信任他。
然而龍武將軍這頭不泄露消息沒啥用啊情報早就被東宮套到手了,俞長敏也早就跑回家警告過自家老爹了,因此龍武將軍這頭忙著為“兵諫”做準備,他甚至都打算好了,提前找個理由將俞將軍調出城外,這樣既不會打草驚蛇,也不會在行動當日被俞將軍礙事。
計劃是挺好,可架不住他倒霉啊這樣提前泄露消息被趕鴨子上架的匆匆行動,不出簍子才怪呢
而且換個角度來說,龍武將軍的確是匆匆行動,可俞將軍卻算是早有準備,趙大人在家釣魚的時候,人俞將軍就已經收到了兒子的通知,已經提前在龍武軍大營做準備了。
所以實際上,龍武將軍的果斷,實際上是將自己推向了更不利的境地。他若是不“果斷”行動,還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呢
前有令行禁止,訓練標準極嚴的“儀仗隊”,后有俞將軍的人馬,龍武將軍的下場也沒什么懸念,而此時,龍武將軍的果斷的性格幫助他做出了另一個決定。
他自殺了。
這倒是一個很符合龍武將軍個人利益的理智決定,反正“兵諫”失敗,他怎樣都難逃一死,現在自殺,還省了受審這道手續呢
“唉”來不及阻止龍武將軍的葉寒興失望嘆氣,他留了一些人給俞長敏,接著拉著隊伍準備去和負責圍堵神策軍的魏正良匯合。
龍武將軍這邊失敗得這么快,同樣匆匆行動的神策軍也沒好到哪去。
雖然神策軍那邊沒人臨陣倒戈,神策軍那邊幾個參與“兵諫”的將領都很小心,提前并沒有走漏一點風聲。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沒走漏風聲的后果是,他們顯然戰前動員做的不咋樣,許多神策軍的軍士只是聽命行事,壓根就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這邊魏正良帶著圣旨來平叛,許多神策軍的軍士這才發現,他們竟然莫名其妙成了叛軍。
再加上魏正良那邊帶著圣旨承諾,神策軍不知情者只要繳械投降就可不受牽連,那些軍士又不傻,很快就做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判斷,接二連三地繳了械。
世家勛貴出身的將領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對東宮政權十分抵觸,但這和普通士兵又有什么關系
太子和太子妃攝政以來,所發出的政令沒有一條與士兵們的利益有沖突,甚至,有不少農戶出身的軍士對東宮那些減稅和惠農的政令還十分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