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這個獎項的,是一男一女組成的組合。
這個組合真的猛,用一句話就可以形容等于是這個世界的鳳凰傳奇。
這已經是他倆第三次拿最佳組合獎了,都拿的有點麻木了。
組合獎頒完,就又是一個幕后獎項最佳單曲制作人。
制作人獎項分為最佳單曲制作人,與最佳專輯制作人。
畢竟這是兩種工作。
有的時候,專輯制作人不一定要負責專輯內每首歌的制作人工作,他所負責的內容是統領整張專輯,主抓一個大方向。
這兩個獎項,在金音獎里也是連著頒布的。
最佳單曲制作人,駱墨獲得了提名,但是沒有拿獎。
這讓大家意識到,他的主戰場,可能是在最佳專輯制作人上。
別忘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新虞的音樂總監。
很多情況下,一些公司里統籌整張專輯的那個人,便是該公司的音樂總監。
因此,最佳專輯制作人獎,有時候也被視為各大公司的音樂總監之爭。
這里頭涉及的就不僅僅是個人榮譽,還有公司榮譽。
這是個人戰,也是公司戰。
一如大家所料,駱墨再次獲得了提名,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只擔任了兩張專輯的制作人《大魚》與《紅》。
其他歌手他都只寫了歌,沒有負責一整張專輯。
可是,人家兩張專輯的質量與數據擺在那兒,可以說是在今年的下半年里,一通亂殺,一路屠神。
你就算擔任了十張專輯的制作人,但又有什么用呢?
你整張專輯加起來,有人家一首歌火嗎?
而最讓眾人津津樂道的是,同樣獲得提名的,還有菠蘿的音樂總監鄭泉,磁龍的音樂總監袁鶴文。
確切的說,除了駱墨以外,另外獲得提名的四人,便是業內四大公司的四位音樂總監!
這個獎項,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經常就是這種四大公司一人占一個名額,剩下的給那個在今年異軍突起的制作人。
這倒不是因為金音獎對四大公司偏心。
主要是四大公司之所以是四大,自然是因為夠火,市場占比夠大,專輯銷量夠高…….
雖然這幾年資本運作的比較厲害,有的專輯明明稀爛,也能銷量逆天,但總體來說,四大公司每年還是能出幾張質量與口碑過硬的佳作的。
這使得這個場面,一下子就變得緊張刺激了起來。
菠蘿的音樂總監鄭泉來到了現場,就坐在黃西山身邊。
他獲得提名,靠的是趙天王的那張《第二杯咖啡》。
這張專輯的歌曲基本出自黃西山之手,他擔任制作人,也是黃大神退位讓賢,懶得坐這個位置。
至于袁鶴文,今天干脆就沒來現場,直接缺席,說身體抱恙。
所以,大屏幕上,只有這個長得很像古裝劇里的師爺的小老頭的一張照片。
觀眾們又開始損了,在彈幕里各種陰陽怪氣。
“身體抱恙也正常,畢竟駱墨站在他的肩膀上。”
“一把年紀了,硬要背個人,身體能好嗎?”
“人家駱墨也懵啊,明明沒站你肩膀,你硬要說站了。”
“咦?莫非是新式碰瓷?”
“話說駱墨一米八三,袁鶴文才一米六幾吧哈哈哈。”
眼前的一幕,讓很多業內人士只覺得恍惚。
包括正在收看直播的新虞老總沈邵秋,也覺得有點恍惚。
一個年僅24歲的年輕音樂總監,和四大公司在音樂領域的一把手,同臺爭獎!
他們都是成名多年之人,制作過幾十張專輯,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