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實有些過分了!
正說話的時候,窗外那一望無際的荒野出現了一縷若隱若現的人煙。
那是一座油井。
“老氣橫秋”的設計風格,讓夜十一時間不禁以為自己回到了真正的地球上。
而在看到那座油井的時候,蔣雪洲的表情忽然振奮了起來。
“我們到了!”
就在話音落下的同時,車廂內也響起了播放到站的聲音。
“721號地已經抵達,請在本站下車的旅客及時下車。”
夜十正準備去幫她拿行李,卻見那行李箱自己從貨架上跑了下來,咕嚕著輪子已經滾到了車廂的門口。
“傻站著干什么呢?我們該走了。”看著一動不動站在座位旁邊的夜十,蔣雪洲興沖沖的催促著說道。
她已經好久沒有見到家人了,別人都是近鄉情怯,她倒是期待了起來。
“啊……好的。”
夜十一臉羨慕地看著她的行李箱,跟在了她的身后。
高科技還是好啊!
對于一名經常要坐高鐵回家的大學僧而言,這玩意兒可比什么核聚變有吸引力多了……
一行人站在了緩沖艙里,隨著外面的車門打開,呼嗖的風雪卷了進來。
即便外面披著件防寒服,全身上下又都是科技,夜十仍然感覺到了那刺骨的寒冷撲面而來。
這里是彷徨沼澤的偏遠一角,名為“721號地”的定居點正坐落在這里。
根據蔣雪洲的說法,當地幸存者的任務是在常年零下20度的天氣下,開采凍土層下方的石油,為五十公里外的工業區提供生產原料。
定期會有履帶車過來將燃油運走,同時帶來當地需要的生活物資。
雖然繁榮紀元時代已經找到了石油類似物的多種生物學或者化學合成方法,但從因地制宜的角度來講,這種由柴油機驅動的鉆井平臺反而更適合彷徨沼澤的環境以及科委會這一特殊的組織。
先進的生產方法并不總是好的。
科委會需要保障的是航向未來的殖民艦能夠如期完工,過量的生產等同于浪費。傳統的經濟學規律并不適用于這里,甚至對于廢土上的大多數聚居地地都并不適用。
和他們一同到站的還有另外一男一女。其中男的個子瘦高,留著短發。女的扎著黑色的馬尾,看起來像話很少的類型。
就在夜十打量著兩人的時候,那個男人卻看著他微微一笑,忽然開口說道。
“很出色的演講。”
夜十聞言愣了一下,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輕輕咳嗽了聲說道。
“過獎了,倒是我有些慚愧,總是話說的太多,不好意思冒犯了你們——”
蔣雪洲輕輕撇了下嘴,嘀咕著說道。
“沒什么好慚愧的你說的本來就是對的,為什么要為正確的事情道歉?奇怪的是那些覺得自己被冒犯了的家伙,他們的親人朋友明明也生活在那種地方。”
“哈哈,科委會的決策不是我能評價的,不過……我是認同這位先生說的話,我們確實應該用前人留給我們的知識做些什么,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應該成為一種罪過。”那研究員打圓場地笑了笑,接著做起了自我介紹下,“我叫李翔,e級研究員。這位是和我同一科室的勘探員,名字叫吳瀟瀟。”
那個叫吳瀟瀟的姑娘拘謹的點了下頭,看了夜十一眼不過目光更多還是在他身旁小蔣的身上。
夜十注意到她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明顯的敬畏和羨慕。
這其實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