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無人機?”
有點東西啊這些人。
大概數分鐘之前,他將部署在401號避難所附近的蜂鳥無人機調去了前線,試圖追蹤那些向廢墟逃竄的不明武裝力量。
然而當這些人撤離戰場之后,立刻發現了跟在后面的無人機。
其中一人掏出了一把方頭方腦的長槍,大概是反無人機電磁槍一類的武器,對著他的蜂鳥照了過來。
再然后,無人機與控制終端之間的連接便斷開了。
不過斷開歸斷開,蜂鳥無人機到底是戰前產品,反入侵能力并不弱。信號劫持被之后,立刻觸發了保護機制,控制元件主動切斷了通訊功能,進入無線電靜默狀態,由攝像頭識別路徑沿原路返航。
唯一可惜的就是把那群人跟丟了。
楚光只能從他們逃竄的方向判斷,他們是往北走了。
“他們是火炬的人。”
食指在桌子上輕輕點了點,楚光思忖了片刻之后開口道。
“小柒,有辦法黑掉他們的外骨骼嗎?”
小柒沉默了一會兒,小聲說道。
“主人,他們外骨骼使用的芯片極有可能是戰前芯片的仿制款,如果操作系統是他們自己編寫的話倒還好……”
“但如果是直接套用戰前的操作系統就很難了。”
楚光若有所思地點了下頭。
“這樣啊。”
雖然意外,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矛和盾并非孤立存在,既然存在入侵手段,就一定存在能夠防御入侵的盔甲。
在人聯時代的早期,甚至是進入繁榮紀元之前,機器學習技術就已經相當普及。人們比起親自動手編寫每一個代碼,更傾向于搭建一個ai算法,讓這個算法向人類一樣學習,自動地適應各種應用場景。
相當于編程領域的自動化。
而隨著量子計算機的誕生,傳統加密手段幾乎作廢,人類的算力從0和1這兩個孤立的支“點”,進化成了一條無限延伸的“線”,相應的加密措施自然也會誕生出來。
在繁榮紀元,即使是最基礎的反入侵插件,也擁有著靈活的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
它們就像人的免疫系統一樣,能夠識別未知的病毒并形成針對性的抗體,確保快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準確無誤地送到顧客的手中,也確保導彈能準確無誤地砸到敵人的頭頂。
小柒雖然是接近“完全人工智能”的ai,但終究是通用型。
其特點是什么都能干,但并不意味著什么都能干到最好。
編輯好用的應用程序,靈活地滿足使用者各種需求,甚至是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這些它都能做到。但具體到某一領域,它的能力并不比專精該領域的ai更突出。
如果滿級是5,平均值是3,那么它的入侵能力大概在1~2左右,也許在算力的加成下也許能到3。
不過雖然小柒并非專業的黑客,但避難所仍然不用擔心遭遇電子戰入侵的問題。
避難所服務器安裝的防御插件配合服務器本身的算力,反入侵能力能夠達到max,相當于當前時代下的天花板。
因此即便進攻能力不強,也沒誰能通過黑客手段黑掉避難所的安防系統。
至于平行世界的地球諸國的反入侵和入侵能力?
樂觀一點應該在0.1左右,四舍五入一下約等于沒有,畢竟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討論騎兵和坦克的戰斗力沒有意義。
然而偏偏75億人至少35億對信息技術的依存度達到了90%甚至更高,信息相關產業市值超數十萬億,間接影響著交通、物流、金融、工業、農業等數個領域,大量人員離開了互聯網連生活都成問題。
也正是因此,信息領域的降維打擊才能形成“有效威懾”。
如果退回一戰甚至更久遠的大航海時代,電子戰的威懾力反而相當有限了,打個廣播過去招內鬼都未必有人能收聽到。
至于自己的管理者系統為什么能夠接管其他“反入侵能力同樣拉滿”的避難所?
楚光更傾向于認為是設計支持留下的后門,而非小柒通過非法的入侵手段做到的。
比如……
在人聯避難所的程序中有這么一行隱藏代碼設定了:“一旦管理者死亡或主動放棄職責,其他避難所的管理者,在滿足特定條件之后將自動獲得本避難所的管理者權限。”
屏幕上重新出現了無人機的畫面,返回集結點的蜂鳥無人機重新回到了終端的控制之下。
小柒:“主人,要繼續跟上去嗎?”
楚光搖了搖頭。
“人都走遠了,跟上去意義不大。”
小柒:“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