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香火只能儲存在一些特定的容器之中,例如象征他職位的手杖。
而愿力,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其實也沒什么用。可以吃,還挺香的,但是也只能吃而已。
至于食香鬼,它們乃是天地異種,便不再參考范圍之內。
功德則不同,功德可以納入體內,可用來驅邪、破煞、增運、添福,甚至可以直接用其修煉。
至于功績?其實還是愿力,只不過是一個數量單位罷了。
功德功績,一字之差,便是云泥。
張啟瞅著自己手心這一點功德,略顯納悶。
若想獲得功德,就只有兩個辦法。
一是天降功德。
做了一件拯救一方世界的大好事,必定天降功德,亦或是日行一善,不做惡事,死后自然會有功德加身,福澤后人。
其二就靠譜多了,老老實實在天庭尋一個職位,自然是有工資。
而天庭正神職位分為果位與非果位,果位正神可在凡間修立廟宇雕像,收集香火,但天庭不會再發工資,就好比張啟。
而非果位正神則只能老老實實拿死工資,就好比就好比張啟“乞雨”需要通報的那位上神。
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一包干和拿提成的區別。
日積月累,等到了數量,便可用這些香火去天庭置換功德。
但功德實在難得。
包干其實工資并不多,某些地位低下的正神興許好幾年也混不到一點功德。
而提成呢?拿土地而言,就算是在人口繁多的地方,也得數年數十年時間。若是不幸,管轄如張啟此時這等地方,無特殊機遇的話,這一輩子怕是都見不到一點功德。
除這兩條路之外,再無其他功德來源。
可自己這一點功德是怎么來的呢?
根據此身記憶,于天庭之中有一口功德造化池,為天帝、地皇、凈母三人共同看管。
果位正神于人間收集的香火愿力需投入這功德造化池之中才能轉化為功德。
又相傳,于天地間冥冥之中還有一口功德造化池,用以收集人間怨氣化作功德,那些天降的功德便是從這一口功德造化池中來的。
難道這另一口功德造化池就在自己身上?
張啟想了想,覺得有些不對。
畢竟自己的這一點功德也還是愿力轉化而來,跟怨氣扯不上半點關系。
難不成是李倓幾人在上香的時候在罵自己?
應當不是,若是罵自己的話,自己的手杖也不會收集這些怨氣。
而且,于天庭造化池,三十六炷香為一縷香火,四十九縷香火為一抹功績,六十四功績為一點功德。
應當天庭還是克扣了一部分的,肯定不需要六十四功績,興許只要三十六功績便可化一點功德。
但自己分明就是一點功績直接化了一點功德,這可比天庭的功德造化池的轉化效率高了六十四倍!!
張啟忽然心中一動,莫不是功德**?
他此時激動了起來,想來想去,也只能是功德**的緣故了。
沒想到這功德**還有轉化香火愿力為功德的能力,而且轉化效率如此之高,簡直天方夜譚!
若有這功法,自己今后難道還缺功德嗎?
他現在在意的是第二件事。
自己得拿這一點功德做什么呢?
存起來?存滿九九八十一點功德拿功德換太歲神職位?
想了想,張啟覺得不大行。
要是運氣好,每個月都能有這個速度得一點功德的話,不出八年,他就能湊足升職所需的功德。
而這個時候,他要是敢去換,就是去找死。
倒不是需要解釋這些功德是如何來的,天庭準許眾神仙私下里拿香火置換功德,反正所有的功德都得從天庭的功德造化池子里面以香火轉化而來,沒必要如此嚴苛。
只是如今自己在一荒僻地兒做土地,哪里來的那么多的人間香火愿力?
與其將這一點功德存起來,倒不如直接用來修煉,提升自己的實力,到時候就算是多了功德,也能以自己的實力作為解釋。
想清楚此中的輕重緩急之后,張啟不再猶豫,直接將這點功德納入體內,不再刻意保存,只任其慢慢發散。
霎時間,耳通目明,七竅順暢。
這便是修煉的最好契機了。